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_2700字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2700字

《电影编剧的秘密》⭐️⭐️️⭐️️

#2018读书计划#No.1

突然有一天好奇编剧怎么写剧本,就遇到了这本书,也是缘分。也很荣幸。

你以为写剧本是技巧,芦苇前辈告诉你是文学素养、审美观和价值观共同决定。

剧本要素:人物、情节、类型,人物对话决定情节走向,情节走向决定电影类型。

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对话凸显,而文字台词需要长久堆砌的文学素养,审美观左右基本的情节发展,价值观最终决定影片类型。

编剧是第一个笑的人,也是第一个哭的人。编剧创造了人物,但是人物创造出来之后就不再受编剧摆布,人物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什么样的人会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话推动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情节导致什么样的结局,这一切在人物创造出来那一刻就确定了,编剧隐藏在人物身后只负责观察和记录。编剧若走到人物前面,就变成编剧自己希望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人物必然呆滞,情节必然刻意。

芦苇前辈反复强调电影类型和结构,明确类型定准整个电影基调,结构完善再一步步填血肉,最起码保证电影不会出错。老前辈没有明确讲明类型和结构,这就是以后的功课喽,如果仍旧好奇的话。

你会看到一个老艺术家对文学的喜爱和敬仰,对文化传承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敬畏感。(我本来想用“匠心精神”,但是这个词最近被流量明星不断拿来用,瞬间觉得膈应。)

芦苇老前辈写剧本投入的心血,我辈望尘莫及。

比如写《霸王别姬》时,对,就是芦苇前辈写的。

附上原文(访谈)

○王天兵:《霸王别姬》里面讲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一个是青衣,一个是花脸(武生)。你是怎么了解这些不同演员的不同特点的?
●芦苇:谈到剧本的写法,黑泽明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剧本不是拿手写出来的,而是拿脚写出来的。编剧是表现人物的,如果你对人物的生活环境不了解,就没有办法写。为了写剧本,你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要写好戏,没有别的办法,就只有这一个办法,尤其是写电影剧本,电视剧还好,可以用你的积累,但电影不行。
《霸王别姬》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如果你是半瓶子,你只有开始深入调查。老一代的文学家就有这个传统,对自己写的东西必须熟悉。这是起码的要求。
我接了《霸王别姬》的活儿,就干脆住到北影厂里面,开始做前期的调查。第一个,我要求自己必须成为一个京剧内行,至少半个内行。过去人讲:“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至少你要做到这个水准,不要出常识性错误。中国编剧最大的毛病就是老出常识性错误,人物、情节、背景都不对头。编剧不了解他写的时代、人物,有时候连起码的生活逻辑也搞不清。
我在前期的时候,第一,当然是看书了,借书、买书、翻阅资料。有一段就住在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那时候叫北图,六层楼,有很多藏书,有招待所,脆就住在那儿,一天到晚泡在那儿。然后到中央戏曲学院,那也有一个图书馆,还有一个小书店,我连看带买,读了很多书。再一个就是泡中国戏曲家协会,那也有资料室。我有一个本事,就是凡是管资料的都是我的朋友。我就请人家吃饭,有时候套近乎,一些老的书都可以给你拿出来,包括民国时期的书。
○王天兵:你能列举几本书吗?
●芦苇:那时候看的多,我记得书堆了两箱子,借的书走的时候还了,回西安的时候还拿了一箱子书。今天讲座前,天兵让我好好想想,我昨天就列了一个书单。
我看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还有《齐如山回忆录》,他是《霸王别姬》的戏曲剧本作者,解放以后到台湾了,他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戏曲研究家。齐如山曾是梅兰芳的专职编剧,一个戏曲专家,懂京剧的人都知道。
我还看过《袁世海回忆录》,里面有关于京戏科班的一些资料;还有叶盛长的《梨园一叶》,他的往事包括北平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记叙的沿街叫卖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非常好听;还有昆曲里面的侯派(侯少奎)的回忆录;有新凤霞回忆录;还有什么天桥八大怪,还有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还有一本好书是老舍先生的《赵子曰》,讲的是老北平大学生的生活,写得特别好玩儿。还有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的回忆录;梅兰芳研究第一人徐城北;还有关于梅兰芳时代和北京各家戏派;还有明末戏曲家阮大铖,他是著名的汉奸,但也是极为有名的戏曲家;给梅兰芳操京胡的徐兰源,他自己写过三本回忆录;还有看大量文史资料……
我能想起来的就这么多。我每次写完剧本的资料书都放在柜子里面。
○王天兵:芦苇讲的确实是编剧的秘诀之一。在写作之前,你要浸泡在那个时代,熟悉那个人物,包括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怪僻等等,这些在你写剧本的时候,就自然会冒出来。

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太稀缺了。芦苇老前辈对待电影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现在电影人身上还能看到吗?

还有写《李自成》时,因为写得太细太慢没有拍成。

○王天兵:写《李自成》的时候,你看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吧?
●芦苇:大量地读大量地啃,资料看了有这么半柜子,主要是晚明历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资料。那时候我光收集资料、做笔记就费了很长时间,用的是慢工出细活的笨办法。
……
我当时有点儿抱负,想搭一座大舞台,把明朝的官僚体制、军事体制、农民军的军事体制和满洲人势力的兴起做一个对比,把这些人都写得绘声绘色,所以写得又细又慢,二十集我写了三年时间,足有六部电影的量。
○王天兵:剧本现在还有吗?
●芦苇:有呀。用这二十集拍五六部电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现在谁要说要拍《崇祯皇帝》、拍《李自成》,拿来就能用,只要筛选就行了。

读的时候,震撼感佩无以复加。老前辈看过的书比我说过的话都多,整理一下芦苇老前辈在文中(访谈中)称赞过的电影和小说(部分),嗯,我自己会找来看的。

电影:

《霸王别姬》

《东邪西毒》

《末代皇帝》

《七武士》

《惊蛰》

《安德烈·卢布廖夫》

《教父》

《阿拉伯的劳伦斯》

《钢琴课》

《巴顿将军》

《双旗镇刀客》

《低俗小说》或名《黑色追缉令》

《克莱默夫妇》

《我的左脚》

《哈姆雷特》

《苔丝》

《乌鸦与麻雀》

《现代启示录》

《美国往事》

《雾都孤儿》

《罗拉快跑》

《朗读者》

《格莫拉》

《小偷》

《你自己去看》

话剧(台词经典)

《茶馆》

《抓壮丁》

《老唐头》徐童(纪录片)

《京生》马莉(纪录片)

小说:

《普宁》纳博科夫

《洛丽塔》纳博科夫

《创业史》柳青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

《鱼王》阿斯塔菲耶夫

《翻身》韩丁

《八月的炮火》芭芭拉·塔奇曼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

《巨流河》齐邦媛

作家:

契诃夫

鲁迅

唐德刚

纳博科夫

周素子

张爱玲

专业书:

《电影》

《认识电影》

《电影剧作写作基础》

芦苇老前辈最感慨的一件事是中国最好的一部历史电影《末代皇帝》是意大利人拍的……我辈还需努力

(看了话剧《茶馆》一小节,北京人艺92版,原谅我经验不足无法准确表达观后感受,如果你看完之后不好看来找我!)

比️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16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