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后感2500字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我的认识中,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中的经典了,几乎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界对《哈姆雷特》的讨论、研究,也应该是汗牛充栋了吧;我还感觉,每当有新的理论与阐释方法,总会拿《哈姆雷特》开刀,而且总是讨论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所以我现在想写一点《哈姆雷特》的读后感,也想就此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而且没有什么压力,因为自信不可能超越无数前人大家的见解,只求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加深对《哈姆雷特》文本的熟悉程度。
纵观全书,我最大的感受可以说是“哈姆雷特并不是哈姆雷特”,或者说,“哈姆雷特的本质先于他的存在”,我看见的是为神为名所束缚的哈姆雷特。他从来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是考虑应该做什么事。他是聪明的,可是往往因为聪明的缘故想得太多,而被头脑控制,被“无意识”控制。
这一点其实雷欧提斯在第一幕中就劝诫奥菲利亚了:“你得要戒惧,考虑到地位,他不能自己做主;因为他要受他自己身份的限制:他不能像无足轻重的人那样,自己定去取,为的是他选得恰当与否决定着全国的安危和兴废;他身居邦国之首,他妃子的征选自应先得到邦国的赞成和听从,经受到约束。”并且继续教妹妹如何应对,“照他的身份地位说来,他要想把自己的话付诸实现,绝不能越出丹麦国内普遍舆论所同意的范围。”所以,我认为在一开始,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已经被点破了,他不能自己做主!
接着波洛涅斯赠言给雷欧提斯,有一句话也说得在点上,“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这点应该是可以作为共识来讲,从侧面来说明哈姆雷特行动的原则。
随后国王的鬼魂对哈姆雷特说:“你要是有天性的话,切不可忍受;莫要让堂堂丹麦君王的御床变成可恶的秽乱淫蒸的卧榻。”要求哈姆雷特为父报仇。随后还有多处提到“天性”这个词,这是一个未经质疑的命令,在中国也许是“天经地义”,是无法怀疑的东西。与之类似的“荣誉”、“名誉”、“名声”之类的词,不多举例了。
更要命的还有宗教的束缚,直接让哈姆雷特放弃了一次刺杀国王的机会,“现在我正好下手,他既然在祷告;现在我就干;这样他可升了天;而我就报了仇。那个却得要考虑:一个恶贼杀了我父亲;为那事,我,我父亲的独子,却把这恶贼送上天。啊,这简直是酬恩,而不是报仇。他杀我父亲,在他饱食后,盛,当他的罪辜发怒时,像阳春五月;他生前那笔孽账,上帝外有谁知?但我们揆度情景,据常理看来,他的蹙运很乖戚:我是否报了仇,在他涤净灵魂的时节杀了他,当他已准备成熟,适于离尘世?不行!收起来,剑;要把握更凶残的机会:等他喝醉酒死睡,或狂怒的时分,或在床褥间纵情的时候,在,在赌咒,或是在干什么绝没有得救希望的坏事的当儿;那时节摔倒他,使他脚跟朝天踢,灵魂打入永不超生的黑地狱,且跟地狱一般黑。我母亲在等:这剂药只是延长你灾病的时日。”
哈姆雷特就是受到如此多的束缚,为了突破这个束缚,他的策略便是疯癫;哈姆雷特假装疯癫,才可以尽情地言说,做不平时不敢随意做的事,比如他对奥菲利亚的轻薄“躺在姑娘的两腿中间倒是个好想法”。国王则对此也很无奈,“就应当把这疯狂的青年约束住,将他羁绊禁闭着”。可以说疯癫是对秩序的反抗,疯狂才可以不受束缚,可能疯癫使人更接近本性。波洛涅斯也不得不称赞,“疯人倒往往能言语贴切,理性清明的人反而不容易一下中的。”因为疯癫可以直面真相,如同儿童的天真一样不会被各种顾虑损耗。
我想哈姆雷特自己也早就意识到这点,“这人间一切的常行惯例对于我显得多可厌,陈腐,乏味和无聊!”后面才会说出“因为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好跟坏,只是想法使它那么样。对于我这是一座牢狱。”这个想法,便是哈姆雷特意识到的牢狱,来自外界的束缚。甚至因为这种明智而产生虚无主义的态度:“我把这生命看得不值一根针;至于我的灵魂,既然也是不灭的,跟它一模一样,它又能奈何它?”所以我曾经假设,聪明的他即使知道命运,还是会去践行命运。他好像有犹豫,但是如黑格尔所说,他不是犹豫该不该杀,而是犹豫怎么杀。To be or not to be,好像有选择,其实并没有选择。我理解的悲剧性也就是此处。
不过不应该把目光只局限于哈姆雷特身上,因为不只是哈姆雷特在“延宕”,与之相对的国王也在“延宕”:“想要做件事,我们该做于想做时;因为这想做会变更,它有消减与迁延,多得跟七嘴和八舌、七手又八脚、意外及事故一样多,于是那该做便像败子般叹声息,松气却伤身。”他也对雷欧提斯说出了心中的顾虑:“为两层特殊的原因;对于你它们也许显得很微弱,但对我却极有力量。王后他母亲,几乎不见他不能活;至于我自己——算我的长处或灾祸,不管哪一桩——她跟我的生命和灵魂如此相连,就好比星辰不能离轨道而运行,我简直不能离开她。另一个缘故,为何我不便把他来公开审讯,是因为一般民众非常爱戴他;他们将他的短处全浸在好感中,犹如把木头变成石头的泉水般,把他的脚镣会变作光荣;结果是,我的箭,造得太随便,经不起大风,不但射不中我指向前途的目标,会回转身来,把弓砸破。”
而雷欧提斯也与哈姆雷特处于相同的处境,“我只要为父亲报个最彻底的仇。”而且还有妹妹的仇,她在情人与父亲的矛盾中走向死亡,也要算给哈姆雷特。
至于王后,既要“因为母亲的天性使她们难免要袒护”,又要面临哈姆雷特从贞洁上的指责:“你是王后,你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也是——我但愿你不是!——我的母亲。”
由此可见,他们谁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他们的行为总是被规约的,他们每一个人都被时代风俗,社会舆论,宗教信仰所束缚,——他们不得不如此做。剧中的主要角色,那些贵族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只能接受命令行事的士兵、臣子。诚如拉康所说,“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最后编织成一张因果的网,在这个无法逃离的“象征界”中又互相伤害,最后也只有死能够获得解脱吧,“我们互相宽恕吧,高贵的哈姆雷特:我自己和父亲给杀死免你的罪,你自己的死也免了我的罪。”不过哈姆雷特依然在乎世人的看法,临死前希望霍拉旭“把我的为人,这事的因由,告诉给真相不明者”,害怕“我身后将留个多么残伤的恶名”。
最后不得不让我再次叹息,“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