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读后感1100字
阅读如盖楼,资源充足的可以一气呵成。有客观条件影响的,会断断续续、时停时建。那些迟迟没有读完的,就如一栋栋未竣工的烂尾楼,在Kindle、在微信读书、在床头柜上屹立,让人看着就焦虑。
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Kindle上看崇祯本的《金瓶梅》,看得那个累。越累越想放下不看,越不看捡起来继续看越累,进入恶性循环,没法扭转。
能坚持读到西门庆死去,还得益于期间听了高晓松的“晓说”,如果不是他,估计一半也看不到。
2018年3月底有点忙,每周读书5小时拿10个书币的计划已经两周不能完成。强迫症发作,决定即使听也要听够2小时,把4书币拿到手。在选择听书资源时,正巧看到《金瓶梅》。
于是我手拿着原著,耳听着说书,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对比,最后选定了“文若书声”这个签约说书人的版本,一共227集,每集20分钟。然后我跳过开头,直接从西门庆死后一气呵成听到最后。
《金瓶梅》原文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里面有很多现在已经很少见文字,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而频繁出现的通假字更是让人有吃夹生饭的感觉,能下咽,但不够美味。听书的话,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而这个版本的说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我非常欣赏。
第一,恰如其分的增减。众所周知,《金瓶梅》里有很多详尽的性描写。而其实这些描写大同小异,很多并不唯美。像吃巧克力,第一颗很美味,连续吃下去,吃到第十颗就想吐了。说书版很得体地把这部分细节略去了。(当然不略去也不行,实在难以启齿。)
说书与点评其实是两回事,后者更多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因我本人不喜欢被二次创作影响我的第一印象,对于刚接触的作品,我更倾向于依书直说的说书。这个版本偶然也有几句原文以外的内容,但都是以完整句子结构和配合语境为目的,绝无强加于人的意思。所以,这个说书版的增,也增得恰如其分。
第二,说书人的表达能力很强。收听期间,看到有人在评论里问到底有多少人在说。说书人把方言、语气、语调运用得很好。大部分对话都能一听就知道谁在说,除了吴月娘与庞春梅的对话。(也不怪说书人,毕竟她俩对话时,身份背景都比较接近,确实不容易分饰两角)。
关于《金瓶梅》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文学价值等等,百度里已经有详细介绍,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名家如何点评它,见仁见智,我也不复述了。我只想说,在听书的过程中,我真的不自觉地想到《红楼梦》。例如陈敬济做更夫、例如庞春梅刁难下人、例如下人们互相勾心斗角或相互勾结等等,都让我忍不住想找对应的角色和情节。而这种感觉,在直接阅读文字时,却不明显。
虽然我一直不认为本书的性描写是糟粕,但很认同某个收听者对本说书的评论“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如果你时间有限、又不想错过这本奇书,而且不追求书中欲望的感官,“文若书声”的《金瓶梅》说书版,确实是上佳选择。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8/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