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中国绅士》读后感_1700字

《中国绅士》读后感1700字

大家小书  经典常读
费老是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界的泰斗,也是研究中国社会的集大成者之一,著有巜江村经济》、巜乡土中国》等名作,誉满天下。
巜中国绅士》主要是费老于1947-1948年发在报刊上的文章所组成的,并由英文版翻译而来,故该书在文体有所缺憾,不似巜乡土中国》那般文句中散发轻灵飘逸的美感。但是,书的思想性不容质疑,具有超脱时空局限性、激发读者洞察力的力量,值得后人再三学习与思考。
中国绅士作为传统社会结构中的有闲阶级,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靠儒家等差有别思想的意识形态霸权与政治权力联姻得到的社会、经济上的统治地位而能够保持千年的延续和稳定。从结构功能理论观点来看,这一阶层最大的功用在于维稳,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效果显然。因而,一些学者提出要构建一种“橄榄型”的社会,扩大社会的中产阶层,表现在农村就是让被历史打倒的乡村精英重担社会责任。这一理论依据便来自对传统社会中绅士阶层的研究。
费老作为一名志在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知识认识中国,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落后国家面貌的知识分子,解释传统中国社会的出发点不同于以文化为先的儒家,他在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之处着手对中国社会进行诊断,见解也颇为深刻。本书便是对绅士阶层诊断的结论。
在政治权力格局中,绅权与皇权之博弈,实质上是败了,甚至沦落到仆人的地步,只博得靠服务主子来换取家族的安全与繁衍。当然,因其所处的社会位置,他们实际上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与政策落实,故能反过来调整与皇权的关系,让其止于县衙门。绅士们的成份主要是退休官员、地主、学者与富商,他们能够长期的维持这一权力格局,还与他们阶层的权力再生产密切相关。耕读传家是传统社会家族兴盛的秘籍。所谓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贫困农家的子弟凭此秘籍得道的比例不大,反而那些绅士们因为解决了温饱问题又比较闲情逸致,逐渐成了除了读书外都不行的废人,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书生或曰学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需要进入仕途与行政官僚保持联系。他们还蔑视劳动,轻视技术知识,加之中国人口众多导致的人力资本低廉,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费老认为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双轨制度被自上而下的政权建设所取代,这虽然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导致了地方自治单位的破坏,乡村的人直面政府权力机构的暴力时因生活窘迫难免走上反抗之路,无产者留在乡村做恶霸乃至土匪,到城市做劳工甚至参加黑社会组织,造成社会的动荡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归根结底,问题的解决在于土地改革。
传统小农经济制度的瓦解,是乡土中国支离破碎的根源。费老曾在家乡江南地区的农村做过田野调查,用此资料在英国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学成归来后,因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就撤离到西南地区,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了《云南三村》等著作。这些田野调查经历与资料为费老的论述提供了可靠证据,贯穿整个书本。
小农经济只靠幸苦务农是养活不了全家人的,还得发展辅助的手工业。在一些地方,手工业倒成了主业,相应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自工业生产品通过通商口岸直销到沿海并不断伸向内陆时,洋货因物美价廉深受中国绅士及以上阶层的喜爱,却使得农村的传统手工业濒临破产,从而导致了农民家庭的入不敷出。整体而言,传统经济制度失效后,上面的帝国大厦焉能不倒。
社会层面的问题,费老认为出现了严重的社会腐蚀。大体而言,随着农村的日益凋敝,那些间接依附于土地的绅士们去了城里;通过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也成为农村社区的背离者,不愿回来,也回不来。这些绅士的后代和农村的大学生成了新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权力格局的博弈中开始左右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有好有坏。
场域:城市、集镇和乡村,是上述问题中涉及阶层的生活空间,具有空间的隔离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读者需略知一二,明白城乡之间的差距具有历史性,解决这一问题虽不在一时一刻,却刻不容缓。
除了上述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宏大叙事”外,费老在字里行间论述了一些有趣的命题,具有启发意义。
总而言之,这是本大家小书,能常读常新。叔本华谓之:有价值的著作,永远不会在传统下古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9/1177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