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_8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

文如其名,“人间词话”,不仅品的是诗词,更品的是人间(人生)。其中品诗词的部分犹有可商榷处,品人生的部分却是字字珠玑,让人受益良多。
于诗词中,作者首推境界。不一定要俯仰天地、赈济万民才上境界,小桥流水,喜怒哀乐,有我无我,修到极致皆见境界,不以大小而分优劣。
其次隔与不隔,用典与否,就见仁见智了。王老先生推崇不隔,鄙视用典,但碰到辛稼轩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一步一典,却也唯有赞叹了。所以:不隔诚可贵,无典价更高。若为境界故,两者皆可抛。[呲牙]
人人皆知的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光做诗词如此,做学问、做事、做人皆是如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再说可商榷处,就像“诗品”推崇曹植,而把曹操打入下品一样,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好恶。王国维激赏的词人确实都是名家,作品千百年后依然是脍炙人口。而他的品评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轻视柳三变,无视李易安。另外,我觉得他把冯延巳拔得过高了,几乎与李后主并肩了。这些对词的具体看法,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不必太在意。
点评之余,说些题外话。杨绛先生走的时候,大家又提起了她的作品: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而我也准备走了。
那时候我也才知道,这不是杨先生的原作,而是译的兰德的“生与死”:
I stri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这首诗恰恰就是王国维晚年生活的写照。一直觉得他断然离去,就是因为心中坚持的那团火熄了。
我也试着翻过这首诗,却发现现代诗怎么也译不出我想表达的味道,最后竟然翻成了一首七绝。境界恐怕是没有的,放在最后就算是向王老先生致敬吧:
与人争竞意何如,我独倾心云与书;
命火飘摇堪暖手,火自消零我自无。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79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