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1200字
第286本
五星,只能是五星。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雪国》、《湖》篇幅不长,但一遍看完不知所以然,因而得出除却文藻唯美之外,故事性欠缺之结论。
那么,在为老川辩解之前,先提供如下数据:
1.川端康成,生于1899年;
2.《雪国》,写于1937年,时年38岁,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3.《湖》,写于1955年,时年56岁。
综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不是写给年青人看的,没有充足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又怎么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雪国》的文学高度,个人认为在岛国文学界之外,于全球文化进程中也确实应有其当之无愧的一席之地。
理由如下:
第一、行文清新秀丽、纤柔流畅、平易优美,处处体现唯美主义元素,最经典的莫非那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干净的。文学老司机对理想的追求到这样的精致,叹为观止。因此,此书作为岛系文学经典虽阴柔有余格局欠奉,却也颇值闲暇翻看,赏读美文,浅阅风情;
第二、年情的读者对作者意图不知所谓,恐怕主要在“虚”与“哀”二字。人近中年,已然从“看山是山”过渡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实相中有很多不如意、不顺遂,不如虚而处之,留下要表露的,模糊掉不想要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譬如叶子和少爷的关系,从岛村的角度来讲,他哪在乎,因而虚化即可。此外,令中国读者较难理解的可能更是“哀”,并未做悲哀,而是感叹之意,这里不做过多的展开。看过日剧或小说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日语表述中经常有这样的台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就没有办法了。意为既然如此,只能接受,进而忍耐,如若不然,一切也都是徒劳的,驹子注定是哀其徒劳。岛国的物哀文化与大陆文化自然天壤之别。所以,看不明白也正常,权当侧面了解些异国文化;
第三、不可忽略《雪国》的成书年份,时代背景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当权膨胀的那些年,有的文献说川端康成站在反战的立场,恐怕未免天真,与当权者相逆那是嫌命长了,历史表明川端康成曾在东北一带悠然采风,所幸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提前得讯逃回了岛国。不过,厌战情绪恐怕成立,一般而言衣食无忧的阶层大多数是厌恶战争与动荡的,故而,外围形势剑拔弩张,国内形势秣兵历马,在《雪国》中却一丝一毫都不曾涉及,可见,在作者内心美文虚无物哀是第一位的,这就是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湖》的文学价值与《雪国》自然不可比拟,单纯从题材选材来看,从《雪国》之恩客,进而到《湖》中尾行的色狼,从我国人民角度来看,愈发的猥琐,但站在岛国方面来看,绝对不以为然,看看正儿八经发行了多少尾行游戏便可见一斑。《湖》是川端康成步入老年后追求的另一个岛系文化境界——“空”与“寂”,人生无常,万事皆空。
《湖》也许现在的中年人也甚觉消极,再过几十年再看吧,不做赘述。不过,《湖》中男主有了二战经历,也佐证了作者是厌战而非反战的立场,战争结束方敢提及,岛国作品可以欣赏,但不必装裱。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