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读后感_1600字

《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深刻,很多章的内容都与我想象的留学生活有很大区别,书中更多的是作者在一个陌生环境的融入过程,很佩服作者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到了最后实现自己学业理想。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吸收并能活学活用,很多时候在作者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绝望,但是不放弃的决心让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一点点实现。关于美国的生活写的也很贴切纪实,很多思考问题的方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另外摘一篇给大家感受一下:
西方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个以貌取人的社会。我们大多中国男人的身材不美观,这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看不起。与美国人的差距不要说,有时候我和几个亚洲、欧洲的学生去踢球,一队穿着衣服,一队打赤膊,我刚扒下衣服,一个浑身结实的韩裔同学鬼笑说:“哈哈,CHINESE MAN光膀。”我回了一句:“So,what about it,son?Stop showing off your chest.(小子,那有怎么样?你有两块胸肌又怎么了?)”笑归笑,但过后想想确实我们大陆男生体型都不是很好。很多小伙子个头是蛮高,但衣服底下都很cut,二十几岁就开始有小腹部。一到成年更不行了,脑袋大、肩膀窄、肚子大,皮肤白白软软的。
说来惭愧,我们国内很多男孩还不一定比得上外国小女生。我在健身房里看美国女孩在跑步机上跑都是我们中国人标准中的“狂奔”,而且一跑都是半个小时。可想而知和外国女孩在一起幸福是要很有体力的。
一个香港女生朋友曾经很坦白地对我说,你想想看,如果你在美国搞金融是多郁闷的一件事。不要说你英语不正宗,你跟那些身材健壮、自我感觉超好的白人同事往那儿一站,你自己都觉得矮人一等。
我对此很不服气。但有一件事情让我相信了她的话。在社交圈中,白人男孩一般不太和亚洲小孩在一起,所以我对他们圈子里是什么样一直很好奇。有一次我知道一个白人同学圈子开的一个party,自己头脑发热,就“冒访”了那个白人同学聚集的酒吧。我在一个个大块头里穿来穿去感受到的都是冷漠的目光,跟他们打个招呼再想多说几句话他们都不回应我。我叫了一杯Vodka,转到酒吧中间。就看到长得超hot(身材火辣)的ladies(女士)。这些只跟白人男生在一起的一般都是那种身材呼之欲出的白妞,欧亚混血儿,还有从小在美国长大、已经完全和自己祖先划清界限的亚洲女生,还有中国那些很有身份像什么著名导演的女儿。我想和她们搭话,她们马上都侧过身往其他方向逃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中国女孩居高临下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奇怪我怎么会在这里。极品的亚洲女孩往往人高马大,攒着啤酒瓶的big white puppet投怀送抱。我切身地体会到身体是本,想在国外上层社会立足,我们大陆生要锻炼身体。
不少人会有一个观念,体型不好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亚洲人种的问题?我观察到不少华裔、印度、阿拉伯、土尔其的男孩身材都很魁梧。因此外国人高大的形象不是神话,也不是我们没有白人那个种的问题,饮食结构也不一定是主导因素。我们怕个子不高,现在喝牛奶也不成问题,我们觉得皮肤白不够男人,也能到户外晒晒,这些都不是问题。
我们和外国人在体质上的差距,本质是我们中国人观念中没有把从小锻炼作为一种标准的问题。在美国家庭里经常会看见父母喜欢在家里摆个橄榄球,让小男孩经常扔,并以此衡量自己的孩子几岁能扔出几米发育就没问题。美国小孩三点放学以后整个下午都在外面的大太阳底下运动。我在和邻居打篮球时,看见个头才1米4、六七岁的小男孩都可以把球从罚球线投出去,这令我非常吃惊。所以我们亚洲男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本身就落后那么多了,到了大学就一定要去work-out(健身)。
一些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学习那么忙哪儿还有时间去什么健身房?非也。美国前国务卿莱斯工作到半夜,一大早6点钟起来都要到健身房活动半小时。在华尔街压力负担那么大的地方,我看到很多中年人都是身材挺拔,精神抖擞。在常春藤大学这种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安排自己去健身房锻炼的计划。运动和工作是绝对可以分配好的。
其实去健身房锻炼不单单是锻炼,它是一个community(社区),也是一个social scene(社交场合),对于年轻人来讲,work-out能让你交上很多外国朋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52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