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_11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100字

写几句与本书内容和作者无关的话。
最早知道《月亮与六便士》应该是七八年前,刘瑜大火那阵子。她在不止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毛姆的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除了书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那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跟作者和译者都没关系,而是读者刘瑜的总结,说的是现实与理想要如何取舍,很容易理解。
我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喜欢刘瑜的文字,而去找来毛姆的书来读。反正当年的我是,而且老早把《月亮与六便士》纳入书单了。
只不过翻了很多个译本,都发现开头并不是吸引人,放弃,搁置,想起来,又从头翻看,仍然不觉得这故事能吸引我读进去。
直到最近,看了一个有意思的节目《一本好书》,他们把有些经典搬上舞台,有功力的话剧演员把白纸黑字换成3D效果演绎出来,其中一期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看节目才想来,这本书又搁置了许久,还是读读看吧。
利用零散时间,总算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其实故事早已知道,看的是细节和表达。读完,觉得不过是一篇小说而已,并不如刘瑜一样震撼和喜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读英文原著,能感觉更好些。
还是,说回到“理想(月亮)”与“现实(六便士)”。在那个微博正火热的年代,刘瑜与很多大V一样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她的那两本《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成为很多年度榜单畅销书,再加上有一连串大牛校光环加持,刘瑜一下子吸附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
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看刘瑜,于我,她的书算是我在痛苦地咀嚼学术书之余,一项很大的安慰与调剂。原来,同样的专业,牛校出身的PhD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煎熬。
看得出来,她也曾一边内心排斥那些专业书籍,一边还要生吞活剥咽下学界前人的观点,再想办法消化吸收进头脑里,变成个人思考落,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成为作业、报告、paper......这样折磨人的过程,相信每一个有留学经历的文科生,都和当年的刘瑜一样,经历过类似的煎熬。
刘瑜在书里很多次显露出自己对学术流水线的鄙视和不屑,很多描述特别形象鲜活。那时,她应该心里应该还有月亮,她在试图让中国的读者通过各种小故事,来了解她在牛校和海外所看到的民主与政治是怎么回事,有启蒙,有趣味,有思考,读起来津津有味。
而今,因为种种原因,刘瑜已经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她现在应该跟大堆数高校学者一样,在曾经被自己鄙视的要命的学术流水线上,机械地扮演着符合她应该有的身份与角色——名校副教授,低调地教书,发paper,参会.......而在媒体上,很难再看到刘瑜发声了。
那么,答案已经有了,内心喜欢和推崇毛姆这篇小说的刘瑜,曾一度那么接近月亮,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六便士。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68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