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读后感_35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读后感3500字

麦道丨我们的《祖先》,到底在搞什么鬼?
文/乌麦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
这三个终极命题,第一个是哲学命题,最后一个是人类学命题,而第二个,大多是史学问题,而《祖先》则是中国人的一个追祖溯源命题,解读华夏文明从“始前状态”过渡到“前国家状态”的神话疆域。
之所以说是神话疆域,是因为以考古论断史实而非文字论断史实的方法,是辩证历史真实度的最佳角度,在史学界,除中国大陆以外,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港台,只承认周朝至今的史实,而周朝之前,包括夏朝以及三皇五帝的“神话疆域”,因为没有充分的考古素材能够证明周朝以前史料所记载的真实性,所以大多不会对这段历史进行正史论述,而更多的是推断研究。

《祖先》就是论断夏以前三皇五帝(三皇:女娲、伏羲、炎帝,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易中天版本)时期“神话疆域”的历史演绎,最吸引人的,是易中天的历史观,他用契合于“人性”的逻辑对历史进行推断,而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视角去验证史实,没有意识形态的干扰,只有符合于人性的逻辑辩证,这种史观,让人离真实的历史似乎又近了那么一点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几个论断而推演出的系统命题,如女娲到底是蛇还是蛙?尧舜禅让的道德典范,是史实还是别有用心的儒教故意编纂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传说,转译成史实模拟,应该是怎样的?周朝的礼教治国,根源在哪?易中天打破传统,用中西两个维度的神话传说,通过一些神话素材的平移拼接,开始解构这些有趣的命题。
1.女娲、女性氏族与鱼唇蛙肚
人类最早的神,为什么都是女神?这是一直围绕在史学界最早的命题,在史前文明的发掘中,世界各地都有身材臃肿的女神雕像,从“维纳斯环带”的各种维纳斯女神像,到中国“赤峰红山文化遗址”的女性陶塑,最先出现的女神像,都是以臃肿的女性为特点,易中天认为在史前,“繁衍生育”是人类的第一信仰,而臃肿丰腴的女性,则被奉为女神,相反符合于现代审美的瘦美人,却被奉为“死神”,因为在史前,瘦弱,被誉为离死亡最近的启示,摩尔达维亚出土的瘦弱的“白夫人”,就是死神的象征物。
女娲补天,这个我们熟知的传说,但大家的印象里永远都是蛇身女娲的形象,而女娲真的是蛇身吗?于是一场基于神话疆域的物种辩证开始了,从史前出土的陶器中,众多鱼与蛙的图案,频繁在世界各地出现,人类进入氏族社会的第一个统治阶层,便是女性,因为女性是“生育与繁衍”的象征,如何歌颂女性力量,第一轮隐晦的“生殖崇拜”便开始了,于是大量的鱼与蛙出现在母系氏族的生活用具里面,鱼唇代表,是女性生育能力的代表,蛙肚代表怀孕,是女性生育力量的代表,因此,母系氏族时代的传说,女娲作为三皇的第一代神话力量,应该以蛙的形象出现,而非蛇,但为什么大家的印象中普遍认为女娲的真身是蛇呢?这就要问一问伏羲了。
2.伏羲、男性氏族与鸟头蛇身
到了伏羲的年代,生产力进一步加强,狩猎与战争的能力是考验氏族生存的第一条件,而母系氏族的女性至上法则,让一些隐藏在男性内心中的私欲开始蔓延了,辛辛苦苦养育氏族的女人们,可晚上还在你侬我侬,夜晚回家就发现另一个野人趴在自己喜欢的姑娘身上做俯卧撑了,结果生出的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如果是别人的孩子,自己也要天天供养他们,这件事想一想,多多少少有点不是滋味,但“伏羲们”又说不出问题究竟在哪。
于是这种情绪开始渐渐扩散,终于有一天,第一个“伏羲”开始大喊,哥们不跟你们这么玩了,想吃饱肚子的,跟哥走,有几个算几个,但是前提是只许我一个人跟你们做俯卧撑,否则你们就等着饿死吧,于是,男性氏族诞生了,氏族的生活器具们,开始出现代表男性生殖器的鸟与蛇,而鱼唇与蛙肚,渐渐隐于历史,“伏羲们”终于翻身做主人,为了彻底抹杀女性氏族的存在感,被誉为女性氏族神秘力量的女娲,也就被“伏羲们”砍掉了四肢,由蛙神,变成了蛇神了。
3.炎黄、原始部落与牛头轩辕
又过了很多年,不同的氏族开始融合成部落,雄踞一方的地方势力开始展露头角,为了区别开各自力部落的力量与实力,图腾崇拜时代开始了,现是伏羲“猎人、厨神、祭司”三神合一的羊头形象,被代表力量与的牛头形象所替代,而后发明轩辕(车子)的黄帝,又进一步更新了部落文明的生产力,联合炎帝打败了蛇堆里的南蛮战神蚩尤,中国开始进入炎黄时代,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黄帝,为了避免部落征伐,开始制定“轩冕有别”的部族礼法,这也是后来周人以礼治国的源头,周人也奉黄帝为其祖先,族姓为姬,部落开始有了较为安定的发展时期,同时,更清晰的等级制度,也开始出现了,百姓(各小部落首领)、黎民(战败的群落)的称谓由此而生。
4.尧舜、部落联盟与道德骗局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二帝,都是实力强劲的大部落头子,借由前人稳定的政治惯性,横续稳定的过渡,不必多言,但最值得辩证的是,尧舜两个人作为华夏文明道德楷模的光辉形象,是否有些太过耀眼了,因为距史料记载,春秋之前的史书对尧舜二帝的记载,言之寥寥,连《诗经》中,都没有俩人半点影子,而真正开始疯狂扬颂二人的,确实春秋时期的儒墨两家,这不禁让人猜疑,尧舜传说中的圣贤品行与禅让美德是否真的出现过?
事实是,并没有!二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大部落头子,而且一个比一个嚣狠毒辣,传说中的后羿,便是舜的小弟,而神话中的后羿射日,便是影射舜让后羿灭掉“太阳部落”的九个部族,巧的是“太阳部落”的其中一个部落长鲧,便是大禹的父亲(此处有争议,易中天的推断说鲧是禹的母亲),舜灭多族而争帝位的形象,似乎离我们认识的那位圣人相距甚远,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谁的实力强,敢于发强斗狠,谁就是老大。
但为什么春秋儒墨两家要为尧舜修道德牌坊呢?因为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各家都像弘扬自身学说,但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都已经耳熟于心了,只能翻翻旧本,找出几个死灰一样的人物,借尸还魂,经过包装,变成神一级的道德楷模,以备传教之用,只是没想到,这类包装型的象征着人类道德光辉的故事,一直闪耀到今天,只能说儒教,确实已经侵入到中国文化道统中的脊髓了。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中灌输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有趣的是讲了这么多,所有的这些推断,却都是基于“神话疆域”的故事中去提炼的,这种真实性,又有多少呢?
不光是《祖先》这本书,所有讲述历史的书本,都是需要去辩证的,“正史即野史”,何况是在神话基础上的推断呢?但读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谁都没有亲历过历史的那些气势恢宏的大场景,但我们却可以通过翻阅和研究逐步说服自己。
通常我读历史的角度有四个,依次是“文物,人性,经济,逻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文物是不会说谎的,大批文物的综合判断更不会有什么偏差,所以最可信的首先是文物,不要被各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所迷惑,要学会自己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什么呢?是“人性”,任何冠冕堂皇背后都会有一些不可见光的目的,不排除有小部分特立独行的圣人出现,但“人性”作为一个价值坐标来做分析,大多不会出错。
第三个是经济,这个是普世价值上的意义,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驱动,懂得经济的重要性,确实可以理清很多历史上的必然问题,最后就是逻辑,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文物还是从人性和经济层面,逻辑是考证历史真实性的关键分析方法,很多事情没有文物去验证,只能通过多方的文字记载和口述去平衡真相的时候,逻辑是打开真相大门最关键的一把钥匙,虽然不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去接近真相,虽然不能说服全部的人相信你的推断,但至少,可以说服自己。
其实很羡慕易中天的思考和转译能力,很多人都看不上通俗史学,动不动就要直接翻正史,从二十四史看起,但我们这几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根本和我们的祖辈不一样,打小从四书五经看起,通熟古文的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实属少数,看通俗史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先根据对方的思维去了解历史大的轴线和框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习语言知识体系,而后再去读正史,就会觉得没那么陌生。
同时也可以再去找寻更多的史料去验证很多自己心中的疑虑,历史的趣味也就在这,就像研究红学一样,史学的浩瀚,更是让人激动不已,不信你去看看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和线装书局的那些史书就明白了,做个对历史充满兴趣的人,等到真有那么一天,你至少也会混成个业余的民间史学学者,混成易中天可能比较难,但混成个张发财还是有机会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71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