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刺》读后感_2800字

《刺》读后感2800字

【当少数人都坚强,多数人都和善】

故事的情节特别吸引人,因此世界读书日那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我一边看一边脑补画面,以至于陷入情节太深,读完之后好久都还不能从故事中出来。4月27日李尚龙来我们学校,我非常幸运的去参加了龙哥的读书见面会,听完他的分享,我更加觉得深受震憾。

(一)关于《刺》,关于“暴力”

暴力其实无处不在:校园暴力、职场暴力、冷暴力、语言暴力以及现在广为人知的网络暴力。在读《刺》这本书之前,我印象中的暴力只是挥舞拳头,殊不知暴力还有那么多的表现形式。

《刺》这本书有三个板块,分别是“蔷薇下的刺”、“月季花的刺”、“仙人掌的刺”。书中描述了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在我看来,这故事更像是随着时间一点点往后推进,一场校园暴力逐步发酵,从校园暴力发展到职场暴力又发展到网络暴力,故事里每个人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

(二)“暴力”的运作机制

1.群体助长邪恶

书中写道;“天开始黑了,黑夜遮住了邪恶,让一切都不为人知。人心在黑夜中最邪恶,尤其是一群人一起施恶时,群体能让人更有胆量。”

故事中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只是中学生,当她们脱离群体时,她们发现个人的力量极其弱小。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小圈子有着很强的依赖,总以为几个人在一起就天下无敌,做任意事情都是正确的,所以校园暴力才更有可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发生。同时,她们害怕自己因与群体意见不一致而被孤立,于是只能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无论她是否意识到了那选择是错误的,校园暴力就这样不受制止的发生了。

2.旁观者的纵容

“如果她不围观,可能那些孩子下手还没那么狠,就是因为她围观了,还站在一旁鼓励了,所以事情才变得严重起来”

每当网络上传出校园暴力的视频,我们关注的不仅应该是谁在打人,谁被打,而且还有拍摄视频的是谁,在背后笑的那些人是谁?围观的人是谁?为什么会有人不去上前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难道他们不觉得正是他们这些围观群众的笑,助长了打人者的气焰吗?

像书中的刘涛一样,之前的校园霸凌,她也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是,在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韩晓婷心中,刘涛也是施暴者,为什么呢?书中有一句非常扎心的台词是,“你笑了”,这句话是韩晓婷对刘涛说的。对呀,在韩晓婷受欺负时,刘涛笑什么呢?他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而还在一旁笑呢?笑的人也是施暴者,其实每一个围观的人都是施暴者。

为何围观者不去阻止?是围观者听到过或是亲身经历过太多弱小的同学被其他同学欺负的情况就以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弱肉强食了吗?把校园暴力当成一种普遍现象,而不去干预,只是在一旁围观,还不时起哄,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校园暴力就这样被围观者的叫好声“激励”了。

3.以暴制暴,滋生仇恨

施暴者们往往认识不到他们做的事情是错的。而且,他们往往善于遗忘罪恶,因为遗忘,能够让他们过得更快乐。

于是受害者就开始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复仇”。是的,我们永远都不能强求受害者原谅那些施暴的人,但是以暴制暴,不是一个应该提倡的方法,暴力只能滋生暴力,仇恨永远也不能化解仇恨。书中提及的校园暴力演变成职场暴力就是由于受到校园暴力的韩晓婷选择了以暴制暴,在职场中以暴力的方式折磨刘涛。以暴制暴的方式使得暴力继续发展,到头来两败俱伤。

4.网络的隐蔽性为暴力滋生提供土壤。

“网络像一个大熔炉,什么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像一个火锅,所有人都在里面下着自己的菜。”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不能在网上骂人,可是,当一个人埋怨的言论放在网上就在默默酝酿着一场网络暴力,大家总是在黑暗的地方更能做坏事,因为这时候他们以为没人看到,在他们看来觉得违法成本很低。正是网络的这种隐蔽的特性为施暴者提供了一种畸形的安全感,使得暴力在网络当中酝酿。

5.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书中校园暴力施暴者欺负同学时的心态是:我是未成年人,法律不会把我怎么样的。从中可看出法律尚未在防范校园暴力方面形成威慑力。

对于网络暴力也是如此,就像龙哥书中提到的那300个网民一样,他们最终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仅仅是因为他们随手转发了让某人去死的微博,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让某人去死,他们的恶意其实也没有那么大,他们的理由仅仅是,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想到后果那么严重。

当有了规则和制度,所有人的交流,即使是在网上,也能变得规范起来。就因为我们没有严格的法律限制这些,网络谩骂没有代价,所以人性才如此散漫,暴力才如此普遍。

(三)我们能做什么?

龙哥在分享会上讲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个男生看了他的书之后遇到一场校园霸凌的事情,他仅仅是走上前去对那打人的那两个男生说,你们不要打了,你们住手,那两个男生就离去了,只是回头骂了他两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只要一个很小的举动,每个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阻止一场校园霸凌的继续。其实,我们能做的其实有很多,我们仅仅需要从旁观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变成阻止者。

人总是有一种心理,总觉得自己在多数人的一个群体中,不自觉的对少数人有种轻视,就想要去欺负那些少数人。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自己从其他角度来看其实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忘记了作为多数人应该对少数人的那一份善意,却在作为少数人被多数人欺负时,生出了很多的不满。我们要做的就是作为多数人一方时,给予少数人群体应有的尊重和善意。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人都是一个传播信息的途径,我们多了网络这样一个平台来对很多事情发表观点、意见,我们的言论更加自由了。但是,以微博为例,微博上热点事件下面的评论往往都是成千上万条,评论当中各种观点意见都有,其中不乏观点偏激,攻击当事人的。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我们确实要思考,言论自由的与网络暴力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是真的义愤填膺想伸张正义还是借此表达自己的私人情感呢?我们真的知道事情真相吗? 网络的威力十分强大,当一个人埋怨的言论放在网上就在默默酝酿着一场网络暴力。因此,在防范网络暴力这方面,我们能做的做简单的一件事就是:不在网络上不负责任的发表任何具有攻击性的言论。

(四)怎样解决问题?

“法律约束行为,科技抑制人性。法律可以加强震慑力,科技可以让黑暗曝光。”解决问题需要借助法律和科技这两大武器。近来,对《反校园欺凌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估计这部法律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有了法律的规范,校园暴力的现象定会有所减少。在网络方面,现在各种媒体都在要求用户实名制了,实名制之后各种不端言论势必会有所减少。”倘若一个人的人际网络被曝光在网络上,并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这个人的行为往往就会受到限制。因为有限制和约束,暴力才会逐渐消亡。”

想要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去做,那就是提升公众对暴力的关注度。当围观的人都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出来声张正义,这个社会上的黑暗就会一点一点地被驱散。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学习、工作、生活中少些尖刺,多些温暖~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351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