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_1700字

《西游记》读后感1700字

哈,原来西游记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孙悟空的机敏是从第一章就体现出来的,入世八面玲珑,出世悟道修炼,而且还是一只很有远见与谋略的猴子……这一遍看来,其实孙悟空整部书给人的感觉都是儒家礼教下理想的样子,猴子的心始终是侠义的,喔……最后还修得了仁。不过被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之后的表现看得我有点懵,可能是立体地表现孙悟空性格里面霸道和乖张暴戾的一面吧?毕竟世界阴阳相合,人物性格也是多面反向却不矛盾的……还有,孙悟空打妖怪用的计谋多于武力,他真的不是很能打,只是很愿意打,明代吴承恩还没有现代人以一敌十以一敌百甚至上千万的浮夸,常常发现印象中神威的大圣以一敌三就受不了了,多人打斗的场景也很科学地会使用毫毛助力。最后,石头质地的猴子也会哭哦~而且越往后哭得越频繁……莫名戳中萌点

从小看电视剧就不喜欢的唐僧,果然在原著里面更不讨喜……也是五众里面唯一的一个凡人吧,所以性格缺陷暴露的比较多。我倒是觉得,我不喜欢唐僧的一部分原因是跟自己比较像,比如,喜欢听恭维的话,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使命感强但是不愿承担责任,天资算不上秉异只能算中上等,旁边有一个自己不喜欢但上司喜欢的人在旁边蹦当……也许西游记里面的这个圣僧,是俗世中最世俗的人

猪八戒的出场始终不是很稳定,有些情节描写天蓬得道之前是一个很散漫的人,也许是这个缘故吧,散漫随心,其实我感觉这个角色才不受什么约束,可着自己的心情来。见到喜欢的女人,就给她富贵;找到一份新工作,一开始端正心态,很积极地去做事,时间长了,就打回原形只是完成一些“分内”的事情了,被猴子耍了要报复回去,嫉妒了也要报复回去,觉得灰心就要离开,平平常常就安于现状,其实有别于一开始认为的“享乐主义”,看到后来越来越感觉猪八戒完全随心随意,这样的人看起来俗气,其实是超脱世俗的一个物种,西游记里唯一的一个目测没有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一个人物,观音劝诫一开始不同意,“罪”是什么,不存在的,受封净坛使者也不甚满意,因为没达到心里的预期,所以“君威”也可以反驳……看起来俗气只是因为懒散不愿意动脑……给他一个目标,诱惑了他的心,他就会拼尽全力去满足自己的心,没有目标呢,也算不思进取吧

沙僧比较炮灰,连作者在结尾处都不知道给他一个什么功绩,怎么说呢,卷帘大将算是行政吧,取经这个项目似乎需要这个职位的地方不是很多……鸡肋鸡肋,鸡肋在没有变成菜之前的作用是护住心脏的,算是一个默默无闻却无可或缺的位置,其实沙僧要是愿意的话,他在三个人之中的调节能力算是很强的,可能是排行最小没啥发言权吧,笔墨不是很多,除了受戒收服的章节,取经路上没有专门的片段描写他的,也算作者偏心,有时孙悟空和猪八戒出门捉妖,刨除暗保唐僧的诸神,沙僧在唐僧旁边对妖邪的威慑力还是有的

还有我最爱的白龙马!文中大幅描写他的片段就是黄袍怪那一难,书里面和影视剧差别不算大,其实白龙马和孙悟空犯下的罪名都属于犯上的罪名,性质差不多区别在于严重程度吧,白龙马只是烧了自家的明珠,古时候君臣大于父子,严重程度远远低于孙悟空,但是父子毕竟不同于君臣吧,里面还是有温情在的……西海龙王曾经两次接近取经队伍看见自己的儿子,西海太子也有见到弟弟的时候,但是作为龙套一点描写都不肯给……

综合看整个取经的路途,前半段是收妖多于做善行,后半段是在列国做善行多于收妖,西游神话里面神仙的红尘气息都太浓烈了,也看不到得道修禅的什么好处,一众人成佛的一场修行就是洗脱自己原来罪名的路程,看到后面,所有人都有所改变了,说不清是好是坏,就是有点压抑,突然想到今何在说西游记是一场伪装成自杀的谋杀……

涉世未深,也不太懂阴谋论,积极地看这本书得到的结论就是,想要脱离险境的方法,就是朝着希望一步步走下去,每一步都是蜕茧成蝶的力量,毕竟斗战胜佛是孙悟空一棍子一棍子自己打下来的……周围黑暗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每个人与社会毕竟不是亲密相连的,所谓“念念回首处,便是灵山”

2018年8月12日

第一遍阅读体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42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