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读后感2700字
开启信封,无数封来自哥哥寄给弟弟的信,读到了信里承载着哥哥对弟弟的关心,思念与爱。
开启信封,少量来自弟弟回复给哥哥的信,读到了信里承载着弟弟对哥哥的淡漠,疏离和决绝。
开启信封,一封来自朝美寄给平野社长的信,读到了信里承载着朝美求助平野拯救直贵的迫切愿望。
开启信封,无数封来自刚志寄给被害家属的信,读到了信里承载着刚志对被害家属的诚意,歉疚和忏悔。
开启信封,许多封来自朝美以直贵的身份寄给刚志的信,读到了信里承载着朝美替直贵待哥哥以亲切,关心和不弃。
梳理出了这五种信件的执笔者。小说由信贯穿始终。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开启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哥哥(刚志)因母亲去世,担负起长兄如父母的责任,照顾弟弟(直贵)的生活。哥哥因筹备弟弟上高中的学费不足,铤而走险,决定去偷钱,又因行窃后发现主人家有弟弟爱吃的栗子,拖延了离开的时间而被主人发现,情急之下做出了意料之外的杀人举动,被捕入狱。
哥哥和弟弟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方式,是每个月寄一封信给弟弟。监狱里哥哥的日子,三百六十五天如一天,日子重复得连时间的流逝都似乎感觉不到了。监狱外弟弟的日子,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一样,他因为有一个杀人犯身份的哥哥,使他在校园,在职场,在爱情,在婚姻,在女儿身上,都遭受到不间断的歧视与排挤。人生道路上,他饱受挫折与摧残。
弟弟在监狱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却不为监狱内的哥哥所知晓,他因不想给哥哥增添新的烦恼而选择隐瞒,又因为哥哥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而越来越疏远哥哥,却依旧不被哥哥察觉弟弟的异常反应,一如既往给弟弟写信,这份坚持一如哥哥最初对弟弟爱得沉重,而致使他走向犯罪的道路。
弟弟一直活在"哥哥是杀人犯"的阴影下,社会的眼光带着歧视去打量,巡视和拒绝弟弟。弟弟最初敢大胆告诉别人,他哥哥因盗窃入狱,但这些裸的事实,成为了他行走在世间阻碍他的绊脚石,他一次又一次,摔得头破血流。渐渐发展到他敏感而小心翼翼地隐瞒哥哥是杀人犯的事情,却躲不过一次又一次被调查出他哥哥是杀人犯,导致他丢掉工作,失去爱情,饱受耻辱。
弟弟在音乐梦想道路上遇到的尾寺,给予了他理解和包容。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朝美,默默地陪伴和奉献他,帮助他渡过难关。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平野社长,给予他指导和支持。作者在小说的全局中,借平野之口表达了对歧视的看法,让弟弟明白,不存在没有歧视的社会,歧视从来都不会没有,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怎么做。如果你一直是在放弃,那么,你只是在扮演着悲剧中的主人公。
从次,弟弟开始努力工作,和朝美结婚,共同养育着女儿。一段人生中难得美好的而平静的日子,终将又被打破。
弟弟为保护女儿免遭同学的歧视,他做出了一个决绝的选择。他写下一封要与哥哥从此断绝关系和往来的信,并告诉哥哥,他背负着哥哥是杀人犯的沉重负担,在这个社会上走得有多么艰难。所以,他要舍弃哥哥,保全他的家人。
选择可以不存在对错,但它会包含情理。如尾寺说,你选择和哥哥断绝往来,就会让你的生活从此远离灾难,让你更心安理得吗?
挽救他与哥哥的关系的转折点,是妻子朝美遭遇到包包被抢劫一事,后来,因偷窃者的家属上门致歉的行为,让弟弟产生了替哥哥去向被害家属致歉的念头。就是在致歉的过程中,被害家属告诉弟弟,其实他的哥哥一直有来信,写了许多忏悔致歉的信件,弟弟读着哥哥写的那些致歉信件,内心情感又发生了某种巨大的变化。
是的,如哥哥所说,还没有结局,致歉也没有停止。致歉也许会不断地向被害家属提醒着这悲痛的事情的存在。然而,我认为,铸成大错后,道歉和赎罪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不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曾为自己的错误去道歉,那么,他的罪恶比他所犯下的错误,将更不可饶恕。一个人悔过自新的开始,就是认错和致歉。哥哥的做法是必要的。
弟弟幡然醒悟,他接受了尾寺的决定——去监狱开一场演唱会。他渴望见面,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要求见到哥哥,他终于鼓足勇气去面对哥哥,面对一切,面对他一直逃避的亲情与人生。
弟弟在监狱的演唱舞台上搜索着哥哥的身影和目光时,那个消瘦又熟悉的身影,突然直抵弟弟的眼睛与内心。弟弟盯着哥哥,呆呆地站在麦克风前。全身麻木不能活动,只能勉强地呼吸。
——直贵终于张开嘴,准备唱。
——可是,发不出声音来。
——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这就是结局。
曾在这个世间所遭遇的排斥,歧视和不公,在重新站上心爱的舞台,重新见到自己最亲爱的哥哥时,他终于明白,面对亲情,面对血缘关系,有些东西不能割舍,不能切断。
这是一场漫长又痛苦的救赎。弟弟遭遇种种不公和歧视,只因为他有一个杀人犯哥哥。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歧视的眼光,那是无力又无用的。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别人向自己投来歧视的眼光,我们如何在世间行走和努力,如何保护家人和传递一种更正面的能量。
作者仍借由平野之口,传达了这样的观点。
「犯罪者也应想到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蹲监狱就完事了的问题。必须认识到受到惩罚的不只是自己。弟弟现在的苦难,正是对哥哥刚志所犯罪行做出惩罚的一部分。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以前直贵连想也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觉得自己被别人白眼看待,肯定是周围的人不对,一直诅咒着这是不合理的事情。 没准这种想法是一种对自己的宽容。」
小说有一个很特殊的名词——社会性的死亡。
「你哥哥就像是自杀一样,选择了社会性的死亡——直贵回味着刚才平野说的话。是不是可以说,刚志选择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呢?
可是,和真正的死亡不同,社会性的死是可以生还的。方法只有一个,孜孜不倦地一点一点恢复他与社会的相容性。一根一根地增加与他人联系的线。等形成了以你为中心的像是蜘蛛网一样的联系,就没有人无视你的存在。这样迈出第一步的地方就是这里。说着,他用手指指着脚下。 」
歧视从来不曾消失,当你试图犯罪,你要明白你所犯下的罪行,将会嫁祸给你的亲人。你也许可以在监狱里平安度日,不知世事如何。但是监狱外的亲人,也许会承担着你不曾承受的那份痛苦,他们将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不被众人接受,他们被扣上罪犯亲属的帽子,无法翻身。如果说,它唯一能带来正能量的结果就是,这种歧视可以去制约更多的犯罪行为。
如何让犯罪者在被包容的前提下恢复社会功能性,如何让犯罪者亲属在社会功能性上不必要遭遇太多的不公待遇。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旁白,因为答案自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如果那些罪犯和罪犯家属倾尽全力,依旧得不到接纳。是不是因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我们待他们以偏见,以不够宽容。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