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最是清醒落寞人(珍藏版)》读后感1500字
《最是清醒落寞人》——民国于我来说是充满魔幻和神秘色彩的一个年代,而出生在这样一个年代的张爱玲不自觉地就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让人看不真切。而越是看不真切,她却越是吸引我,越是激起我内心那份对于未知的莫名的热忱和好奇。
张爱玲的一生是命途多舛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幸的,是缺乏爱的。她的父亲是一个思想落后守旧而又沉溺于的瘾君子,从未尽到过一个父亲的责任,对于张爱玲更多的是听之任之,放其自由生长。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思想前卫,渴求自由的典型的新时代的进步女性,是张爱玲小时候的偶像。然而她们之间也是毫无感情可言的,仅仅靠着冰冷的金钱来维持着彼此之间脆弱而易碎的联系。童年的经历给张爱玲的一生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
爱情始终是张爱玲生命中的主线。
初恋胡兰成,生性风流浪荡而又有如簧之巧舌。短短几次接触,张爱玲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生性孤高冷傲的她如此形容初见胡兰成时的感情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了花来。”,字里行间全然地显露出内心的万般娇羞。然而这份张爱玲倾注了所有心力的爱情终究只是一座空中楼阁,随着胡兰成四处逃亡而另寻新欢后,便烟消云散了。而张爱玲心中对于胡兰成的爱确是真挚的,在给胡兰成写去分手信时还附上了数十万元的稿费以助其脱离流亡的窘境。这一段感情于张爱玲而言,是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的初恋的美好,但却也是她日后不愿再触及的黑暗沉痛的伤疤。
第二份恋情始于和导演桑弧之间的电影合作。桑弧和张爱玲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对于电影的热爱,却让彼此之间的距离越靠越近。或许是张爱玲还未走出胡兰成的阴影,对于桑弧或明或暗的试探,总是以敷衍搪塞带过。而面对好友的撮合,她也只是以无奈的三摇头作为回应。最终这份感情以张爱玲赴港留学作为终结。还没开始,就已经宣告结束。不知日后的张爱玲内心是否有过一丝的遗憾和惋惜。
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合众国的麦克道威尔艺术营,张爱玲在这片异国寒冷冰凉的土地上遇见了温暖了自己整个后半生的灵魂伴侣——赖雅
。彼时的他们,一个是成熟内敛而心思细腻的36岁东方少女,一个是风度翩翩而热情洋溢的65岁的西方绅士。两人一见如故,短短五个月内便决定结婚。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它从来不关乎时间和空间,更不关乎年龄和长相,关乎的只是拥抱时的温热和彼此之间的志趣相投。婚后,赖雅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开始变得窘迫和拮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他们彼此依偎,彼此相拥取暖,在人生的最低谷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在狭小的公寓内,两个人闲聊文学,漫谈理想,饮酒作诗,苦中作乐。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赖雅再度中风,带着对于张爱玲的万般不舍与依恋,悄然离去。往后二十多年的美国时光,张爱玲孤身一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是一场蒙眼的短途旅行,谁都看不清途中的风景。聪明人在惶恐中偷偷摘下眼罩,而痴情人兀自握紧手中的人。痴情的张爱玲在人生的后半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无论祸福旦夕,始终选择紧握眼前的人。与赖雅同居的美国时光,确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美国有爱情在时的美好,亦有爱情去后的悲凉。只身一人,于异国他乡漂泊,终是不好受的。张爱玲的晚年是平淡、寂寞孤苦而缺乏色彩的。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死于洛杉矶的一家公寓里。死后她的骨灰按照遗嘱被撒到太平洋中。她就像一朵自生自灭的野花,恣意开后,悄然萎谢,不留给世人一丝叹息的机会。一代传奇女子,就此落下帷幕。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