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_11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战争到抗日战争以前这段时间中国内外的局势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书本的角度。比起按照时间平铺直叙各个事件,蒋廷黻先生从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外交得失的角度重新解析战争的引发和条约的签订,也分析了当时时人对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理解的局限性。不像是不偏不倚的历史书,更像一篇有观点有态度的学术论文。
个人对剿夷和抚夷这一部分有比较强的感受。以前上历史课对中国近代的理解只有四个大字“闭关锁国”,好像那时候的感受只有觉得被列强欺辱时的窝囊,却从未理解这四个字具体意味着什么。但是读这本书时,更深刻地感受了剿夷派的盲目自大,但也看到了一些人在那个时代远超于时人的格局和眼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中国是完全被动地打开了大门,却也从另一个角度有了获得重生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因为资源丰富可以自给自足而从未认真思考和衡量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角色,而这个巨大的市场和资源宝库早已经被西方世界觊觎。从中英外交交涉的来往中可以清除地感受到,英国起初只是想打开中国的市场和保持平等的外交关系,未必一定会演变成非一战不可的地步。而清政府因为盲目自大始终认为其他国家应该臣服于中国,加上在外交上的认知和一些辞令的理解上的偏差,误以为对方惧怕我们而加强了“剿夷”的信心。即使在战争失败之后仍把失败源于奸臣误国未对林则徐重用,却没有真正反思我们在技术和外交上的落后和失败。包括剿夷派失败之后,我们因为在法制上为达到近代文明水平,导致了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但也庆幸于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人看到了我们真正落后的地方,才推动了我们制度及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算是给重生的第一丝光。书中从剿夷和抚夷两派不同角度结合史料分析了不同的对外政策,也看到了在时人眼里的大英雄的局限性,很多当时所谓奸臣和媚外之人的进步性,很有意思。
除了近代中国对外的部分,书中也对近代对内的自强之路的兴起与失败辅之史料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个人对历史了解甚少,实在不敢对作者的观点妄加评论,只能说先去了解,希望以后读的多了会有自己综合各方观点的新的领悟。
算是第一次读正史类书籍,一直很难投入。这本书从4月份开始读,断断续续反反复复了两个多月才算看完,很多具体细节也记不清了。但是比较庆幸的是终于坚持读完了。一个来得比较迟的感悟是,局限性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才要在各个时刻都保持警醒。若能训练出超前的眼光固然最好,但若能对当下的决策保持动态的眼光,对可能由局限性导致的潜在的危机保持警惕,或许也可及时调整避免不可逆的损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事物发展总有潜在规律,若能从史书中总结出这规律而指导当下的行动,或许就是读史的意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368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