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_1200字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1200字

“汪曾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他继承了隐藏在传统文字后面的神采。许多日常的东西到了他手里,平凡里透出灵光,飘若仙云,静如秋水。汪曾祺的文字里流淌着坚韧的精气神,他立身处世的态度,随遇而安的散淡,血脉里那种隐隐透露的普世情怀,那种温暖的底色,都是别具一格的。而他这种风格在中国一段时间里已经消失殆尽。他的散文小品,谈饮食,谈草木,谈文化,谈民俗,谈凡人琐事抑或师友掌故,无不流露出真情实感,细品又有大境界。汪曾祺是一个把雅俗结合得很巧妙的作家。对于文章,写得太雅难免生涩,脱离群众,不能引起共鸣,太俗则又流于浮华近于炫耀。而汪曾祺对雅俗的掂量拿捏十分得体,很有分寸感。汪曾祺身后并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响,依然绵绵无尽。除了流誉众口的《受戒》,足以称为杰作的是《异秉》,能撼动人心的是《黄油烙饼》和《寂寞和温暖》。《七里茶坊》也好,但采取的是旁观态势,《职业》是汪曾祺最念念不忘的一篇作品。汪曾祺的创作及其为人,有美誉名曰:“士大夫型文人”,前面还有定语,“最后一位”。以“士大夫”的面貌出现,给人一种古典、淡定、冲和的印象。这并非汪曾祺本人刻意所为,而是他秉承传统文脉,自然而然流露的果。语言文字给人留下浓郁而飘逸的特异印象,读来有音节、韵律之美,真是非常有力的手法。在当代作家中,还没有哪一位有如此高超的写景抒情手法。汪曾祺的综合素质高,在很多领域占据制高点,他于小说、散文、绘画、戏剧、美食、书法等方面皆有较高造诣,如此兴趣之广泛、风雅之盎然,非士大夫莫属,色度非常丰富,因而,他为文的个性化自然也更为突出一些。从汪曾祺身上让我们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读他的《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从文学环境看,“新时期文学”虽然冠以“新”的名号,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僵硬的表现方式犹存,人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文学。社会和读者都在期待着一种纯粹的、真正的艺术出现。于是年已花甲的汪曾祺“应运而生”了。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于消失了。我认为,汪曾祺的作品是自然生态的文学作品,是没有被污染原汁原味的作品。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400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