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1000字
想看严歌苓的作品已很久,但是久未成行。从《芳华》开始读起,到《金陵十三钗》,严歌苓的文字感觉画面感很强,有的地方仅仅是描述,这里想到了萧红,有些个人观点的语言则一针见血。萧红和严歌苓相比,严歌苓的文字更带锋芒一点。不过对严歌苓的了解还是太少,只敢说个人感受,不敢作评价。
这几天连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和《南京南京》,想到《金陵十三钗》也南京大屠杀有关,恰好篇幅不大,就先来看这本书,加上之前的《小姨多鹤》。四个关于二战的内容,最大的感受还是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不幸和苦难,不仅有被侵略一方的个人,也有侵略一方的个人。
即便是参与战争厮杀的士兵,其中的一些人也是被迫,也想逃离。《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失去了五个儿子的妈妈,我想在伟大母亲头衔和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间,这位母亲必然会选择后者。在詹姆斯•瑞恩妈妈看到来访的牧师和军队上级后瘫软在地,其丧失三个儿子的悲痛已难以掩盖。“我想回家”,“想念妈妈”的字眼也不止一次从士兵们的口中出现。《南京南京》中角川最后一句“活着可能比死更艰难”,见证了一系列暴行的角川终于忍受不住心灵的煎熬,选择相对更为容易的死亡。《金陵十三钗》中仅有一月兵龄、年仅15岁的王甫川惨死。他们是战争悲剧的一线接受者。
普通的老百姓面临战争只有被动接受的份,曾经的家园被摧毁,无家可归,生命变成了最宝贵又最便宜的物品,变成不由己的天命。像竹内多鹤一样的村人被政府欺骗,来到关内“开垦荒地”,当日军溃不成军,又有何人关注多鹤他们的生命?他们开始在异国土地的逃离,当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的陌生的故乡,却发现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也接受不到来自政府的帮助,好像历史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在沉睡了一段时间刚刚醒来。被侵略的一方的百姓所面临的惨无人道更是数不清。上层的指挥者所做出的任何决策,买单的都是下层的百姓。
在战争中,温暖人心的是即使身处不幸,身处人性的阴暗和扭曲,仍然有对生命强烈的追求与渴望,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仍然有慷慨牺牲的无私与无畏;仍然有不畏暴行与强权的操守与坚韧。
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生活在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致敬为解放付出生命的烈士与为祖国强大而孜孜不倦的先驱者!缅怀遭受不幸的平凡人!愿世界和平!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