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29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900字

这本书读起来不容易,整本书分了两条脉络进行,一条是哲学的发展史,另一条是苏菲寻找自己与席德的关系。读前二十章时会感觉作者写的苏菲、艾伯特、席德、席德爸爸的事情有些啰嗦,与哲学发展史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从第二十章后突然发现苏菲和席德的身份完全颠倒过来,变得有趣起来,就像科幻悬疑电影,看到临近真相的时候会激动人心,然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结局。苏菲和席德的故事有点像梦中梦,只不过苏菲最后知道了自己的造梦人是谁,但是席德是不是也活在某个造梦人的梦中呢。

此外,这本书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介绍的也很清晰透彻,也许对真正研究哲学的人来说这里介绍的每位哲学家的理论并不算全,但是正如本书简介所说‘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来说,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这本书不仅容纳了一个从希腊到二十世纪的哲学世界,并且还渗透着宗教、生物、物理、艺术等的发展。

作者说‘哲学是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人们是在思考人和世界问题时逐渐产生了哲学。

一开始人们用神话来解释大自然发展的现象。到了希腊城邦文明形成后,城市生活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政治和文化上,人们的思考方式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和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新的思考模式使一些人重新为这个世界寻求解释。最先涌现出来的是一批自然派哲学家。他们认为万物是由一种元素或几种元素组成。最典型的是原子唯物论创立者德谟克里特斯,他认为万物是由不同的微小积木组成,他称这些微小的积木为“原子”。

另一批哲学家想要为人和社会的存在及变化寻找解释。于是出现的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即“希腊三哲”。自苏格拉底之后,雅典便成了希腊文化中心,他的“苏格拉底式反讽”和理性知识是行事的根源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影响深远;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认为世界分为感官世界和完美的理型世界,人的躯体生活的感官世界是不真实的,而人的灵魂来自理型世界并且有回归到理型世界的欲望。他创办了“学园”,写了许多非常有借鉴价值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反对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自然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并试图将万物进行分类。他还认为地球的活动受各星球运转的影响,而推动星球运转的是上帝。

后来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各地后引发了政治动乱,这时国与国,文化与文化的界限泯灭形成了各宗教、哲学与科学概念。哲学同宗教一样逐渐超“救赎”方向发展。这时的哲学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

在希腊文化时期,耶稣诞生了。耶稣的无条件爱别人,无条件宽恕别人的“赦免罪恶”的方式威胁到了当权者的权益。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下葬后,有人传言耶稣复活。可以说传言耶稣复活之时便是教创立之日。

教后来被罗马帝国接受成为国教,历史进入了以教为中心的“黑暗的中世纪”。在此期间的哲学家大多同样认为教就是真理,想方设法将哲学与宗教结合在一起。在中世纪,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由神的观点解释的。

直到文艺复兴的出现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哲学与宗教才开始脱离。哲学家开始重新以人为中心。复兴希腊的人文主义,使人们摒弃中世纪的“人性本恶”说,而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了信心。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罗盘、火器、印刷术、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对比鲜明的时期,。哲学上的对比表现在,一部分人受文艺复兴时的乐观精神影响认为生命具有崇高的特质,称之为“理想主义”;另一部分人受物理科学发展影响认为生命的所有现象都是由感官而来,称之为“唯物主义”。

十七世纪两大哲学家。笛卡尔最先将现代思想整理成一套哲学体系,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认为世界由两大实体世界组成,即思想世界和物质世界。思想世界不占空间,不能分成更小单位。二者都来自于上帝;斯宾诺莎则否认笛卡尔的二元论,他认为世界只有一个实体,就是大自然,万事万物属于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上帝,上帝就是世界。两人都是属于“理性主义”的哲学家。

到了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的思想受到批评日益严格。有些哲学家认为如果不通过我们的感官,心中将一无所有。这种观点称为“经验主义”。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有洛克、柏克莱、休姆。洛克认为我们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接受感官来的单一概念,并积极的进行分析整理思考的活动,将单一概念整合到一起;休姆认为不能被分解为单一概念的复合概念就是虚假概念的,不存在的,例如“自我”,“上帝”。他认为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属于信仰的范畴,在休姆哲学的影响下,信仰和知识的关系断开了。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兴起,这也属于“理性时代”,由于自然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牛顿的宇宙物理学,使人们认为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人们认为要回归自然,自然即理性。哲学家认为要用理性为道德和宗教奠定基础。

康德是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融合到一起的哲学家。他认为心灵不是纯粹接受感官,还是一个主动塑造的过程。宗教是一种信仰。人按内心的道德准则做事才会感到自由。

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开始,人们完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生命。产生了“自我崇拜”、向往大自然、童话式的反讽。当时的口号是“情感”、“想象”、“经验”、“渴望”。

当浪漫主义者将每一件事都融进精神里去时,第一个出来拯救哲学的就是黑格尔 ,他的‘世界精神’指的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他认为人的认知基础是随历史变化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并提出了辩证法。

祁克果认为人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祁克果认为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都抹杀了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所应负的责任。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阶段:‘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马克思曾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马克思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说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论”。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学说,对人们的思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重新考虑人与上帝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具有“潜意识”,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过的各种经验。‘潜意识’指那些被我们‘压抑’的经验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们努力要忘掉的‘不愉快’、‘不恰当’或‘丑陋’的经验。洞悉我们的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透过我们的梦境。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使艺术家意识到了创作“灵感”。

二十世纪也是一个哲流开花结果、重新复苏的年代。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生态哲学,还有所谓的超自然等。面对各种潮流要有怀疑态度。 进入一个‘新时代’时,并不是每一件新的东西都是好的,也不能把所有旧东西都抛弃。这是我们为什么要上这门哲学课的原因之一。当我们已经知道了古往今来的哲学理念了,接下来要能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方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1/3472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