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_1600字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600字

虽然写的是美国白人穷苦阶层的生活,但从中更多地看到了穷人生活窘境的共同根源,社会治理的普遍困境和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但是,造成不幸的原因又是相似的。万斯在描写自家复杂的关系和家乡的乱像时,我看到很多读者分享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把人名和地名换掉,看不出是在哪国发生的事情。懒惰,短视,扭曲的自尊体系,易怒,不愿正视和反思自身问题,让他们在穷困的循环中轮回。当有人说,是政府的错,是中国人是日本人夺走了你们的工作,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造成现有穷困生活的外部因素,于是他们便把这个外部因素当成靶子去攻击,好像是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原因一样,并告诉自己,你看,我穷不是我的问题啊,是别人造成的,于是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自身的问题也就不再去深究了。“你可以逃避现实,却逃避不了逃避现实所带来的后果”,安兰德如是说。不愿正视自己,让大部分穷人失去了自我救赎的机会。而阿嬷敢于正视,还敢于承认错误,最重要的,她还看到了教育这个修正错误的方法,对万斯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说,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为什么特朗普能当选。原因就在这群人身上,这一群体穷困,易怒,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喜欢“爽”的感觉,习惯于将错误归咎给别人,最好是别国。于是,特朗普怼天怼地的政策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他用“利”争取了巨富,又用“气”拉拢了赤贫,让他占了优势。万斯谈到了穷人对政府的失望,对阶层固化的无奈,但钱权合谋,利益板结是所有国家社会发展的通病,社会体制只是权利的组织方式不同而已,权钱的关系永远不会变。

再说救助。天助自助者,更何况救助很多时候也只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完全没有对症下药。而扭曲的自尊,让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当做对他们的帮助,而是当成理所当然,或者为了骗取补助无所不用其极。这也让我想起之前在西南山区看到的情况,中国政府的出于善意的补助,不仅没让低保户生活好过一些,却把他们补助成了好吃懒做的无赖,从没说一句政府的好,而村支书晚了半天发补助就被问候了祖宗好几代。“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用善意铺集就的”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文中提到,政府认为发薪日贷款是对穷人的毒害,但万斯说政府完全不知道这种贷款对他们濒临崩溃的生活所带来的起死回生的效果。不过这样的贷款,对穷人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而被精心包装的贷款产品,也成了金融风险的来源之一。

人穷志短,发钱不行,能补志么,教育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万斯周围的人,很少有人重视教育。这一点和西南贫困山区的情况又分外相似。救助该如何是好?是个问题。

万斯发现自己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后,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心理学解释。评论里也看到很多读者说到原生家庭对人心理成长的巨大影响。无论原生家庭对我们做了什么,能做出改变的只有自己。与很多朋友交流过,大都有类似的经历,而且居然惊人地相似。最初是不知道自己有问题,接着是发现问题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有问题,读了心理学的书之后,发现大家都有问题,随着对心理学了解的深入,一般会得出“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这样的结论,再继续下去是“我这一辈子恐怕也就这样了”,接着纠结难受一阵子,开始明白“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不是完美的,他们也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最后才能回归自我,选择自我,走上自我觉察和治愈的道路,带着问题生活,用武志红的话说,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这一过程是必定会反复的,自卑与超越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心灵苦旅。万斯很幸运地走到了最后阶段,阿嬷帮他打开了认识自我的开关,而乌莎在他自我救赎的路上,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万斯是幸运的,最幸运的是他努力自救,并且努力在了点子上。他在航行的途中,母亲自己周边的人点明了礁石的位置,阿嬷指出了航道的方向,当兵的经历让他懂得要有目标,要努力划桨,大学让他搭上了航母这个平台。万斯是个平民英雄,他的成长过程,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12/3542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