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评语,红星照耀中国评语5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评语,红星照耀中国评语50字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

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

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鲁迅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

鲁迅对《红星照耀中国》是不可能作出评价的,因为鲁迅去世后《红星照耀中国》才出版的,具体介绍如下: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是斯诺回来后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

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由此可见,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就去世了,而《红星照耀中国》是在1937年10月才出的英文初版,所以鲁迅对《红星照耀中国》是不可能作出评价的。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摘抄加赏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乔乔学习工作室红星照耀中国摘抄赏析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摘抄赏析,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0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红星照耀中》02、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张学良 03、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04、只有当你了解中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

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05、几百年来,中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

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06、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之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中曾有记述。

07、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

红星照耀中国哪些名人评价过这本书

毛泽东、郭沫若、萧三等。

红星照耀中国摘抄和赏析有哪些

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

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

他们怎么知道的呢

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兴趣。

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

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赏析:此段为人物外貌描写,作者从身高,身材,面貌角度去刻画人物,好像人物就在读者的面前。

4、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就连北京这个绿洲,也那漫于全中国的战斗气氛里。

日本征服的威胁,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在愤怒的青年中间,激起了盛大的

几个月以前,我曾经站在那弹痕累累的内城城墙下,看到上万名学生在那里,他们不顾宪警的棍棒,齐声高呼:“一致抗日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分割华北的要求!赏析:这段用会环境描写,纸墨间都渗透出硝烟弥漫,弹痕累累的战争气氛,生动的文字将读者带入日本侵略前的紧张感,意境与神识融合,共同感受。

而后文上万名学的,不仅反映社现实,也反映了作者的无奈。

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被压迫前的真实景象。

5、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

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

我现在还记着,这本小册子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的丧失。

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赏析:此段语出毛泽东。

其中包含了一位中国人对于中国颓废的失望,也提到了中国当时处于困境,深受敌国的的情况以及中国的“沉睡”对于国人的影响。

毛泽东当时很年轻,风华正茂,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后,难免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以及精忠报国的想法与志向。

也正是在那个时代,不少的中国青年都在树立志向,为国献身,越战越勇。

其中有提到“一本关于中国的小册子”其开头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这不仅照应了毛泽东后面话中的“为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从当时人们的角度来看,有一种面临国家衰亡的极度紧迫、急切之感,而对于侵略来说是沾沾自喜的。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参考资料:红星照耀中国-百度百科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摘抄加赏析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抄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迹。

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百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在这里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过着喝威士忌度酒,掺苏打水,打马球和网球,闲聊天的生活,无忧无虑虑的完全不觉得这个伟大城市的无声的绝缘的城墙外面的人间脉搏,许多人也确实是这样生活的。

赏析:运用景物描写,写出北京表问面的一派安详,实则背后却是“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

将宫殿外边与宫殿里边将外国人答与中国人进行对比,使痛苦的中国形象愈加鲜明,突出了当时中国穷苦、备受磨难的特点。

红星照耀中国摘抄与赏析 急

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

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

他们怎么知道的呢

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兴趣。

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

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赏析:此段为人物外貌描写,作者从身高,身材,面貌角度去刻画人物,好像人物就在读者的面前。

4、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的不满之情。

5、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扩展资料《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参考资料:红星照耀中国-百度百科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片段点评!快

1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赏析:此段为人物外貌描写,作者从身高,身材,面貌角度去刻画人物,好像人物就在读者的面前。

2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有人看过 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吗 求点评或者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几章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每章概括以及好词好句是什么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一边是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22/5333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