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生物课听评课评语,初中生物课评课用语

生物课听评课评语,初中生物课评课用语推荐阅读:

谈如何评价一节生物课?

听课与评课是生物教师教学常规的重要部分,也是生物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观摩的良好机会。

现代生物学教学要求教师的听课不应只停留在一般听的层次上,还应学会分析所听的课并予以正确的评价,这对一个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评课的基本要求1评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及大纲的要求要有一定的了解。

对该课所用的教具、标本等也应尽可能的熟悉,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以便听课时 的观摩和课后的交流。

2评课应以评估在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尽量避免单纯评估教师的专业水平或与其职称相联系,并做到公正、客观、准确。

3对于生物教师来说,评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评课应以交流和观摩为形式,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为目的,尽量避免\"挑刺\"式的评课,尤其对评青年教师的课更应如此。

4评课和听课都要有记录,但应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避免实录式的评课记录。

二、评课的基本内容1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行为。

评课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过程,看教师能否明确教材意图,熟悉教材,准确把握和构建如下三个基本目标。

①知识目标: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

②能力目标: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明确培养方法。

③德育目标:较好地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科学素质,建立正确人生观 的目的。

3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重要环节。

尽管生物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教无定法,但都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这些原则在教学中可以综合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巧妙。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较好地达成知识目标。

②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导学方法合理,重视对学生智力开发和基本功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完成能力目标。

生物课堂教学中,直观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及现代教学设施(如各种电教媒体)的作用,并在直观教具的使用中体现适时、适度和时效性,不搞花架子。

④在教学上有改革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具制作、教学媒体的运用和软件设计上有特性,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⑤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4看课堂效果: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容易量化评估,应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去评估,不妨从如下三方面去衡量。

①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②课堂气氛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参与和配合教师教学。

③课堂练习和提问正确率高,学生回答问题时,生物学用语准确、严谨。

5评教师素质:对教师素质的评判应把重点放在教学基本功上。

①专业知识:生物学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

②教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

③语言:用普通话上课,语言准确、生动、简炼,生物学用语严谨,形体语言自然、明确。

④实验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对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课堂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堪为学生表率。

怎样进行初中生物学听评课

俗话说:“听课是用钢笔录像,评课则是用钢笔思考”。

听课是检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评课毕竟各有各的喜好,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型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师风格不同,所以评课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就是经常我们遇到的“重听轻评”。

首先应该是从课程标准说起。

课堂是否体现出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几个理念: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再次要分清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对教师的观察: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智能、教学效果(三维目标)。

对学生观察:参与状态、交往方面、情绪方面、思维状态。

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方法。

首先倾听执教者反思,与你对照比较。

带着思想去听课。

这样评课的时候你才能有自己的东西。

一是可以评出几个关键词。

比如:欢笑、鼓励、趣味、合作、体验。

二是导向性(方向性)原则:在确定了评课目的之后,依据评课标准,关注教师授课过程中那些体现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细节,发散并放大这些能体现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特点的成功细节,从而使这些成功的细节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

听课偏重于方法的学习,而评课偏重于理论上的提升。

多听课多评课这才是提升我们教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 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好课既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能实现高效率,好课的课堂问题必然有一定深度,又不能过于简单,更不能是课前“预习”的重复。

好课应该从学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该出场时才出场”。

好课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发展。

听了老师上了一堂场景课,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该怎么写

今天听了老师的一堂课,我受益良多。

首先我知道老师上一堂课其实不简单啊,从备课到上课要准备很多教具,钻研教材。

其次,我非常佩服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课堂和各个环节安排得合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最后,我要给老师点个赞,老师在教学过各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这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老师上课比较拘谨,所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

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

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

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

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

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

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

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

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

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

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三、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 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如表1 所示):

表1 微课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分类依据 常用教

学方法 微课

类型 适用范围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 讲授类 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

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谈话法

(问答法)问答类 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启发法 启发类 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讨论法 讨论类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类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 练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实验法 实验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类微课较为常见。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表演法 表演类 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类 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类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

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四、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

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

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

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

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

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五、教育部关于申报微课与翻转课堂课题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担具体研究组织工作。

课题研究将秉承共建共享、引领示范的原则,通过专家指导、专题研讨、观摩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请各单位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课题材料详见附件或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六、教育部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总结上届活动取得的优异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携手北大未名集团于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12月31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

本活动将邀请国内权威教育信息技术和微课专家,在各地组织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

同时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办单位对征集的微课进行评审和展示,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

请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认真准备。

材料详见附件或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七、微课的区域实践效应及应用前景展望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

全市共征集到1700多节优质规范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

全市微课平台(图4)展播不到二个月,访问量就超过15万人次,受到广生和家长的热捧,成为了第三届(2011年)“佛山教育博览会”上的一个亮点,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教育信息技术》杂志等众多媒体和网站纷纷予以了报道和转摘。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生物优质课观后感

[生物优质课观后感]本次优质课前三名分别是南阳陈峰老师所执教的《晏子使楚》,平顶山苏广宇老师所执教的《珍珠鸟》和高新区实验学校王国柱老师所执教的《你一定会听见的》,生物优质课观后感。

我认为,这三位老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语文的根本命脉—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他们注意到了学习的主体—学生。

说真话,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曾走过一段华而不实的弯路,那时候,参加观摩课,参赛的老师首先想的是如何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花样,如何尽可能把自己的课件制作得精美些、华丽些,听课老师首先评论的也是这个老师的课堂有哪些新手段,哪些新花样。

这样一来,似乎所有的标准都围绕着别致、华美、花样等词语来做,而这样的课堂却恰恰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恰恰忽视了语文课的本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此次优质课前三名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着眼点都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例如,《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课堂设计,一上课,老师就给学生长达七分钟读书时间,这在优质课大赛的课堂上是绝对罕见的,这一举止表现了教师的大气,表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表现了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接触。

而其他的课堂,似乎总在忙碌:忙碌着讨论,忙碌着交流,忙碌着展示,而恰恰忘记了做这些的根本点,这些的根本点就是给学生充分时间与文本接触,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一些东西。

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8使命。

再如,平顶山苏广宇老师所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五次练读课文,并且进行了新颖的朗读指导,像这样的课堂,都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他们能拿到这次大赛的前三名,无疑给平时老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观后感《生物优质课观后感》。

即使有几节课运用了所谓的我当导演或者穿插歌曲,或者播放视频的手段,但最后得分都不高,这些都真正引导了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什么是语文课的根本。

再者,从老师的课堂设计上来说这次大赛,几乎所有的参赛老师都能归还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课堂设计表现出扎实稳妥的特点,无论是是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还是个性张扬的年轻教师,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扎实的、稳妥的。

尽管教无定法,尽管老师的课堂设计各有千秋,但他们的课堂都能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了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基本杜绝了假课和花架子课,还了语文课本来面目。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物的入侵者》、《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课文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历来我们都认为说明文和议论文是单调的、枯燥的,这样的课堂容易乏味,一般都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

但是,这次的执教者从语文的最基本特点出发,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的重点,抓住了语文的根本,课堂朴素、实在,真正归还了语文的本来面目,受到了听课人员的一致好评。

第三、追求完美常常是不完美的如果说,从这次听课中能够吸取什么教训的话,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追求完美却常常是不完美的。

完美本身并无错误,关键的是,好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规律:完美是由平时的点滴积累而成的。

换言之,唯其先有残缺,最终才有完美。

一节课如果总想把所有内容都面面俱到地设计和处理好,这节课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集中一个方面乃至一个点深入突破,却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成功。

第四、课堂上,老师到底该不该展示自己在这次的听课中,我一直在反思,课堂上老师到底该不该展示自己

试看,有七八位老师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背诵课文,例如唱歌等等,这些确实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能把学生引领到一番新的天地,但是在课堂上,做这些合适吗

我觉得,老师的才艺到底是否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第五、老师应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多少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老师真正的工夫应该下在什么地方

经过多日思考,经过听评课过程中的思维碰撞,我终于明白,语文老师真正功夫应该下在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上。

拿到一篇课文,语文老师首先要把文本理清理透,要把文章读透读深,要增强辩词析句的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把学生深深地带入课本,以此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三天听课,我强烈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已经迈出了从容的步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已经脱离功利性、语文教育已经归还了本来的面目—并且,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底,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底,这使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如何抓住听课、评课的关注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

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提职、晋级等联系起来。

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

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看教师的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而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

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

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做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过去仅凭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就可以走上讲台的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当然,任何事情单方面走过了头都是可怕的。

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一节语文课可能会被上成艺术课、生物课,等等。

显然,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

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自主性教学策略。

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探究性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激励性教学策略。

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我理想中的生物课和生物老师

.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是每一个生物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生物老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谈一下本人的浅薄认识.

一、备好课,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 上课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楚自己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即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也是唯一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中呈现的教学资源,当然更不能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来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否则,很容易使自己的一堂课与新课程的要求“驴唇不对马嘴”,胡增乱删,重点偏离,目标走形.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部分.这三部分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中,其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节,知识目标是重点,居第一位,能力目标次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鼠妇)”能力目标居第一位,情感目标次之,知识目标居第三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感目标又上升为第一位,能力目标次之.在这三个目标的侧重点的区分上,教师必须认真解读生物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内涵精神要做到心领神会,再结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方能灵活把握.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明确了教学目标,就应该考虑如何达成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就成为重中之重,这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之处,也是充分体现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一个环节.所以,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选择适当,可以较好达到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按照生物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基本可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要符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正确的,有望上出一堂好课.关于教学方式,早有定论:“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至法无法.”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给教师们提供几点建设性的意见,选择教学方式主要应围绕以下几条原则进行:

1.首先要按照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或教参的建议来选择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

2.教应围绕学转,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来选择、矫正、确定教学方式.

3.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特长来选择,不要盲从别人的做法,别人的哪怕是最好的,对你也不一定适用.如非用不可,往往给人以“照猫画虎”的感觉,反而不美.

4.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来选择.三方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侧重点不一样,选择的教学方式就不会一样,换句话说,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绝不是一样的.比如有些知识性目标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获得,而能力和情感目标只能通过参与式学习获得,只有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得益彰,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5.选择教学方式必须注意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确保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服从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往往是最好的.过于追求花样翻新、形式多样,反而会喧宾夺主、雾里看花,还容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另外,要想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平时就必须注意多听课、多评课,多分析、多比较,尤其是多找资深教师听评自己的课,进步幅度会更快.

三、教与学的行为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是否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关键是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尤其是看学生能否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启发、引导等方面下足力气,作好文章,为学生创设各种恰当适宜的学习情境,以达到启疑生惑、努力求知的功效.而要想达此境界,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分别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所有角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营造井然有序的、求知若渴的、生机盎然的、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还应该坐到这几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学生的思路,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应该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去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求大学生网上评教(评价老师)的评语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领导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种方式,其中学生评价是实现高校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摘录了部分精彩的评语

《大学物理》老师:老师讲课突出重点,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

对深奥的物理现象解释的通俗易懂,并且见解独到深入,学识渊博。

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作业能够耐心的讲解,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师。

《大学物理实验》老师:对工作态度认真,实验室整洁安全,室内无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

能够很好的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实验故障,认真耐心的指导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

《模拟电子技术基捶老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通信工程这个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很难的一门课,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实验,才能学好以后的学科。

老师待人温和,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在重点难点处总是重复多遍,让我们可以更好的记住这些知识。

每当老师问问题我们回答不出时,老师从来不责备我们,而是更耐心的为我们讲解,细心的引导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推导出正确答案,使我们真正的掌握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学科。

《线性代数》老师:老师授课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形象条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学们对知识易于理解,老师讲课时的会感染我们,课堂气氛很好。

课堂作业能够及时的

讲解,很是负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老师:老师讲课重点突出,授课条理清晰,认真负责,严谨,耐心,内容丰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课堂气氛很好,总是能够把授课内容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对于同学提出的建议能够认真的采纳。

《MATLAB实用教程》老师:老师年轻漂亮,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授课认真仔细,声音甜美,和蔼可亲。

态度认真负责,极有耐心,是我们心中可亲的老师。

PPT做的主次分明,方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老师:老师讲课十分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武术》老师:这学期的体育课主要是学五步拳和太极两个武术套路,都是中国功夫里基本的套路,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只是喜欢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的人来说,这两个套路很难,尤其是太极。

经常出现一转个弯就忘了下一步是什么的

情况了,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做示范动作,让我们跟着做,一步一步慢慢来,直到大家基本都能记住动作为止。

老师的课上课堂气氛很活跃,让我们对枯燥的太极多了一份兴趣。

老师还会让我们分组练习,让我们在同学互相交流中更好的提高自己。

《大学英语》老师:老师和蔼可亲,讲课十分认真投入,课堂氛围很好。

会对同学们进行学习的检测,严格的要求同学们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态度认真,实验室整洁安全,室内无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

能够很好的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实验故障,认真耐心的指导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

《财务报表分析》老师:选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课,但是从老师的课堂上丝毫看不出敷衍的感觉,每一节课都认真的备课,上课不光有ppt还有板书。

财务报表分析师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但是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三节课的时间里让我对财务报表分析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微课是什么

怎样才能讲好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讲课方法: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

评价教学目标要参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要研究为达成目标所选择的教材,结合授课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例如,我们在水平一的教学目标中身体健康领域设计“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力量素质”,这就是不合适的,我们知道,水平一的学生柔韧、反应、灵敏、协调是学习和练习的主要内容。

二、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合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适合授课对象的学习。

课改之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现在在新课标课改环境下,目标统领教材,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灵活性,相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

如在投掷教学教材的选择中,把实心球放在水平一就有些不合适。

那么,把虽然适应部分教学目标,而不适于学生学习或者对学生以后健康保持的内容放在体育课显然也不合适,比如我们已经确定淘汰的铅球,对于铅球可以不教学,但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或者改造为其他练习能够使用的器材。

三、评教学安排。

体育教学有其严谨的科学性,遵循的不仅有教育学规律、心理学规律,还有生物生理学规律,不仅要从学生的认知考虑教学的安排,也要从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来考虑教学的安排。

我们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环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上述内容,教学的四个部分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客观反映体育教学的规律。

课改以后,我们对健康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增加了2个维度,所以,我们在评课的时候,要看课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些规律。

四、评教学组织。

体育教学重在组织,教学组织部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练习效果,在《听课》一文中,对教学组织的意义作出了简单的解释,这里不多讲。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是多样的,评价其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也间接评价了教学效果。

五、评教师表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引领者和传授者,教师的表现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1、看教师的语言。

声音是否宏亮而富有变化、讲解是否精当、教学组织语言是否明确易懂。

2、看教师的身体姿态。

教学态度是否严蔼得当,教学示范是否准确无误或姿态优美,指导路线是否节省到位,立、行是否规范,动作上课情绪是否饱满。

3、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能够使用哪种教法来完成教材的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法无定法,但有妙法。

4、看教师的教学机智。

六、评学生反应。

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受体,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

1、看学生所学教材掌握程度,我们不需要全部学生都能掌握,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要掌握。

2、看学生情绪。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绪是否饱满,听讲是否认真,练习是否积极努力,大运动量练习之后学生情绪是否低落。

3、看学生教学创新,根据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七、评教案设计。

如果能够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需要对教案做出评价,对教案的评价一般先看教案的单元安排,看本次授课在单元中的位置是否合理。

再评教师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

教案的格式的选择也反映了教师的备课水平,教案中所设置的备课项目是否必要,教案是否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意图,教案中所预设的各种指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都涉及到了或者都达到了,另外,教案设计所给评课人的启发。

评课的准备:参加评课,并不需要对评课人做过多的要求,也并不是专 家级的老师才能够参与评课,但是,评课之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教材准备:评课教师要熟悉所要评课的教材,否则就会无的放矢,熟悉教材才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够知道教师教学的优劣得失。

理论准备:对于一节课的各个方面,如果要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需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持,为什么会肯定一个方面,为什么认为某一方面有问题,要说出道理来,没有理论支持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提问设疑:参加评课,大多数人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能够从授课教师那里学到一些东西,看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授课教师的想法,在听课中,我们所记录的反思和疑问,要及时整理成提纲,在评课的过程中提出来,让授课教师给与解释,或者其他人给与解释,这样我们就会收获比较多。

评课的目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课做出评价,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的评价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模仿的,对于常规性的错误,不做过多评价,更不能就某一个问题纠缠不休,评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疑问和不同见解的,可以在以后的实践和学习中验证。

相对于授课者来讲,评课便于授课者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同时评课也给评价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评课的过程更能够促进彼此间的经验交流和情感交流,使教学水平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和提高。

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评价一节课,必须对课的整体准确把握,不要以错误的观点来进行评价,否则会误导教学方向。

商讨性原则:对课的评价,一般不绝对否定某一方面的问题,要以商讨性的口气和态度来就问题做一讨论,这点我感觉到越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越是谦虚谨慎。

总结性原则:评课就要对课有一个整体的评价,抓住其根本问题作出简略得当的总结性语言,尤其是本课的突出优点一定要评价出来。

接受性原则:评课过程中,多虚心听取别人对同一节课的评价,看别人是怎么来看待这节课的教学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在对课作评价时,多听别人的评课,会对课的理解更全面一些。

总之,评课者要认真看课,了解课的整个流程,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过程,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全方位的揣摩,才能做到心知肚明,从而确保准确无误的给予授课者真实的评价。

何世民(摘)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5/14334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