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观察评语,幼儿园观察记录评语推荐阅读:
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
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
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
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
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
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
答:知道。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
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
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
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
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
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
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
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
在角,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
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幼儿园小朋友的评语
1、你尊敬老师,热爱劳动。
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本学期进步较大: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做事比以前耐心多了,上课能听老师讲课,有时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希望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加努力,大胆举手发言,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你天真可爱,聪明大方。
你非常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能和他们友好相处,大家都很喜欢你,你的歌声很动听,舞姿也很优美,你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在上课时你能经常举起你的小手,那该多好啊
老师希望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加努力,更加大胆、自信。
3、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非常喜欢动脑筋,你还具有探索精神,常能自己发现科学的奥秘。
你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仔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总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希望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加努力,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你聪明可爱,对老师有礼貌,和同伴能友好地游戏。
平时讲卫生,能主动保持班级的清洁。
平时遇到困难会和老师、同伴商量。
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一丝不苟地完成。
老师希望你能多吃点饭,积极锻炼身体,使自己长得棒棒的。
5、你聪明、可爱,对老师很有礼貌,你喜欢把快乐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学期你的进步很大,儿歌、故事都讲得很好,你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布置的任务你能认真地完成,起床后你能把被子整理好。
老师希望你进入小学后更加努力,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6、你不仅聪明可爱,而且比以前活泼开朗多了。
你的数学学得好,字写得也不错。
同时你的学习习惯也非常好,上课积极思考,思维敏捷,能在探索中提出问题,老师真为你高兴。
你喜欢玩一些智力游戏,如走迷宫、下棋等。
你也很喜欢看图书。
希望你入小学后能有更大的进步
7、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非常喜欢动脑筋,你还具有探索精神,常能自己发现科学的奥秘。
你做事情都很认真、仔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总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希望你以后上课能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8、你是个聪明自信的孩子,尊敬老师,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较强。
上课时经常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听到你大胆响亮的声音,这学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都明显提高了。
老师希望你到小学后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你是个聪明能干、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你尊敬老师,团结同伴,热爱劳动,动手能力较强,画的画可真漂亮。
你做事耐心、细心,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你上课能认真听讲,如果你能再大胆自信一点,积极举手发言,那就更好了。
10、你活泼可爱,乐于帮助别人,这学期你在写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喜欢读书,你的儿歌念得很棒,你的生活习惯较好,自理能力较强,能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看,你有这么多的优点,如果在上课时你能经常举起你的小手告诉大家你的看法,那该多好啊
11、你尊敬老师,热爱劳动,主动帮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
能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本学期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你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大胆举手发言,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12、你是一个腼腆、不爱说话的小男孩。
你爱学习,上课总是很认真,有时能举手发言。
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
你能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学习活动,你的小手也很能干,折纸、画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13、你尊敬老师,热爱劳动,主动帮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
能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本学期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老师希望你能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更大的进步。
14、这学期你每天能按时来园上学,学习的兴趣很高,在剪纸活动中你的小手灵巧能干,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较好。
在课堂上你能动脑筋进行想象、创编,讨论时思维较活跃,在体育活动中你的积极性很高,是个勇敢的孩子。
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争做三好学生。
15、你是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好孩子,你爱学习、爱同伴,小朋友们都喜欢和你做游戏,你上课时表现很棒:能大胆举手发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很活跃。
在学习新知识时,你兴趣很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提问题。
你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争做三好学生。
16、你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比以前愿意和老师说话,变大方了。
你的小手很灵巧,学会自己梳辫子、叠被子,剪纸也比以前有进步。
吃饭午睡的习惯变好了。
这学期你的拼音学得比上学期好,不过,老师觉得你的数学练习还需多努力,这样在一年级你才能学得轻松些呀
17、你是一位懂事、做事有责任心的孩子,每次老师请你做的事,你都能认真的完成。
你有爱心,喜欢帮助同伴,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和你一起玩。
老师们都很喜欢你上课的表现:思维活跃,爱动脑筋,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提问题。
你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高兴吗
老师相信你上小学后会更棒的
18、你活泼可爱,对老师很尊敬,喜欢和同伴游戏。
平时讲卫生,吃饭比以前好,更加健壮、漂亮了。
还学会了自己叠被子,真棒
你在学习感兴趣的本领时很认真,能积极动脑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自信心增强了。
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做个三好学生。
19、你是个聪明活泼、热情大方的小姑娘,课堂上爱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和同伴都喜欢你。
在学习新知识时,你兴趣很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提问题。
你平时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团结友爱,真好
希望你在一年级再接再厉,争做三好学生。
20、你是一个活泼可爱、懂事的小姑娘,在园能尊敬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课堂上你的表现好极了:你能动脑筋、想办法、积极举手发言,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
你的舞跳得好看极了,老师和同伴们都很喜欢看你跳舞。
希望你在一年级更加认真学习,争取做个三好学生。
21、你活泼可爱,能干懂事,在园能尊敬老师,喜欢和同伴游戏。
平时讲卫生,吃饭、午睡比以前好,衣服、被子叠得很整齐,自理能力强。
你喜欢听故事、音乐、自编自演,象个小演员。
你的拼音、数学较前有进步。
课堂上也能动脑子、积极发言了。
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2、你是位文静、懂事的小姑娘,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友爱同伴,能主动帮老师做事,较前自信,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你。
你的小手很能干,喜欢绘画、剪纸,想象力丰富。
现在,你比以前爱活动了,你的歌唱得很好听,老师和小朋友们常为你鼓掌。
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成绩。
23、你是一位聪明、可爱、惹人喜爱的好孩子。
你喜欢画画,你的画真是太棒了,想做小画家吗
你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小朋友都很喜欢听你讲故事。
你有爱心,小朋友都很喜欢和你一起玩。
薛宇凡,老师想给你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你上课时有时注意力不太集中,是不是
你就要上小学了,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
24、你是个聪明活泼、热情大方的小姑娘,课堂上爱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和同伴们都很喜欢你。
在学习新知识时,你兴趣很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提问题。
你平时能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团结友爱,真好
希望你在一年级再接再厉,争做三好学生。
25、你能干、懂事,现在你能主动和老师谈心,和小朋友游戏,较前活泼开朗了。
你喜欢绘画、剪纸,你的作品经常给小朋友欣赏,大家都羡慕你。
你的拼音、数学较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要是你再胆大些、自信些就更好了,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努力,取得好成绩。
26、你是一位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见解,老师很喜欢你这种有个性的孩子。
你喜欢帮助小朋友,大家都愿意和你在一起。
你上课表现很棒:能动脑筋、想办法、大胆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再接再厉,争做三好学生。
27、你活泼可爱,热情大方,平时爱劳动,乐于助人,是个善良的小女孩。
你喜欢听故事,表演诗歌。
你在学习感兴趣的本领时很认真,能积极动脑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你做作业很快,但质量不高。
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三好学生。
28、在老师的眼中你是个好孩子。
你好学、懂事、乖巧。
在活动中你能控制好自己,拼音和数学练习做得好,是许多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你每天的生活更加自由愉快,有时可以调皮一点,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胆子更大点,更主动地和老师交流。
希望你在一年级做个三好学生。
29、老师最喜欢你那可爱的笑容,你很诚实,对老师有礼貌,跟小朋友相处也非常好。
你爱动脑筋,每次上课你都能踊跃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很喜欢;你爱参加体育活动,而且饮食习惯也很好。
你就要上小学了,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
30、你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你爱动脑筋,好奇心强,喜欢观察。
有时你的发言能给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你团结同伴,乐于助人,小朋友们都很愿意和你交往。
每次你总能乐意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
作业认真是老师最喜欢你的地方。
希望你在一年级取得更好的成绩。
31、你是一位聪明可爱、勇敢坚强的小男子汉,在老师的眼中你爱动脑筋,好奇心强,你的聪慧常常能给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团结同伴、乐于助人的你是许多小朋友的好榜样。
每次你总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是个能干的小帮手。
希望你在一年级做个三好学生。
32、你是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园能尊敬老师,友爱同伴,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帮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好帮手。
你的小手很能干,绘画、手工、做数学练习都很好。
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你,夸你真棒
课堂上有时你能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争做三好学生。
33、每天你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你是多么的幸福。
你聪明可爱,剪纸、做数学练习都不错。
写拼音你总是第一个写好。
可不注意质量。
你喜欢参加各类集体活动。
但不太遵守规则。
希望你在一年级里做事要精益求精,争取好成绩。
34、你是个聪明、有礼貌、喜欢帮老师做事的好孩子。
你的动手能力很强,画画、手工都很好。
你的拼音、数学练习做得不错。
在庆“六一”演出中,你表演的节目真棒
老师和小朋友都为你鼓掌。
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历,争取更大的成绩。
35、老师最喜欢你那可爱的笑容,你很诚实,对老师有礼貌,跟小朋友相处也非常好,你爱参加体育活动,而且饮食习惯也比以前好多了,健康的身体让你在体育课上惹人注目。
希望你在一年级的各项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36、你是个懂事、有主见、有个性的小女孩,我很喜欢你画的画,色彩鲜艳,较有想象。
你很爱劳动,每天我总能看见你帮值日生打扫卫生。
你较有爱心,常常看见你帮助有困难的同伴。
我希望你在学习中能更主动积极一些,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成为一年级的三好学生。
37、你很爱清洁,每天干干净净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你很有礼貌,每天都能听到你问早安的声音。
你遵守纪律,友爱同伴。
乐意帮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好帮手。
在课堂上老师有时能看到你大胆地举起小手积极发言。
有事主动和老师交流,自信心增强了。
希望你在一年级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多多参与发言。
争取好成绩。
38、在我眼里你像个男孩子,调皮可爱。
我喜欢你的活泼,特别是在活动中你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学习本领,有时踊跃举手发言。
我很喜欢你画的画,色彩鲜艳,较有想象。
你的动手能力很强,剪纸、手工都很好。
我想在一年级里你一定会好好学习,做个三好生的。
39、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在全班孩子中间很有威信。
你爱集体,爱劳动,天天帮老师做餐前准备工作,是老师的好帮手,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得快,回答问题时总能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
你喜欢画画,你画的画想象力很丰富,真棒
老师希望你在一年级好好学习,做个三好学生。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评价怎么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行为的评价。
1.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这些任务是由具体活动目标直接转化而来的。
③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
④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
2.对语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导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目标的达成程度。
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
③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
④效果分析。
幼儿园指导老师对活动方案的评价怎么写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角色的挑战使得区域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观念性及低结构性,相应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也就需要更高的技巧与策略,既要基于预期、全面系统考虑,又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方式,实施干预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自主抉择、自由结伴、自主建构。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干涉,但又不能完全放纵,失去教育活动应有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所以我们强调干预。
干预并非干涉,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般实施干预的方式有三种:
(一)平行式干预
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可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但并不与幼儿发生直接的言行互动(偶尔也可自言自语或发表一些评价,但无特指对象),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
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区无序、杂乱地摆弄积木,不知道该搭建什么时,就可在幼儿旁边坐下来,用同样的积木搭建大桥或房子,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材料达到自己的建构目的。
这样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或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式,或熟悉了材料的性能,或明确了活动的目标,或延长了区域活动持续的时间…进而使自己在教师的诱导下迅速进入了区域活动的情境。
教师也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自然实现了对幼儿的指导。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使幼儿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教师的指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二)交叉式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时,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但仍然要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
如老师观察到幼儿在“邮局”游戏中只是单调地从信箱取出信,然后给别人送信,于是就以“寄信人”的角色出现,假装不知道如何写地址、在哪里贴邮票、贴多少钱邮票去询问,以吸引邮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讨论并介绍,进一步丰富幼儿游戏的情节。
交叉式干预并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幼儿区域活动的知识与方法,而是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区域游戏,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以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
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三)垂直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如在益智区,当教师发现两个幼儿就飞行棋怎样行走,行走方法对与不对发生争论,而争论又不分上下时,教师就介入了幼儿的活动,用行动与语言进行讲解与示范,一起与幼儿讨论正确的行走方式,直到幼儿掌握为止。
垂直干预与交叉式干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处于领导与控制的地位。
它要求教师有效地把握干预幼儿活动的时机,不要因自己的干预而破坏或干扰了幼儿活动的进程或兴致,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三种指导方式中,前两种属于间接指导策略,在不影响幼儿活动进程的前提下,保证了活动的深入。
而第三种方式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它更多运用的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展。
作为教师要依幼儿活动情形,灵活地选择干预的策略,有效地进行指导。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也是教师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区域的材料虽然是静态的,但生态式区域活动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以材料为影响幼儿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材料要丰富、有变化,以激发幼儿活动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是否丰富、有趣、可变对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区中有趣的凸凹镜、奇妙的磁铁、会变的三原色、沙漏、转盘、拼图等,生活区中的夹弹子、动物喂食、小猫钓鱼等,计算区中的图形、数字宝宝、七巧板、多变的几何体等对幼儿就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
但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也难以长久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如,美工区的幼儿在进行竹根的装饰彩绘,当老师观察到大部分的幼儿只是根据竹根的自然形状把竹根简单地装饰成一个娃娃或大树即将结束活动时,适时地又增添了棉花、橡皮泥、小细管等,这时这种“新材料”在瞬间给了幼儿新的信息,给他们的制作带来了新的、新的目标,很多幼儿又纷纷拿起竹根继续装饰,进行新的探索,有的幼儿利用棉花把竹根装饰成了长长的一条“龙”,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做辅助装饰成了一台“机器人”…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2、材料要蕴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所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的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材料蕴涵或物化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当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时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事物间的关系,而这些现象和关系,正是教师期望幼儿获得的,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获得的。
如中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的三原色,就是希冀幼儿通过玩色游戏感受与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建构关于颜色变化的规律。
再如小班生活区提供纽扣、穿木珠、串线板等材料,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所以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蕴涵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关于幼儿发展状况的经验,根据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操作层次,并构成系统性,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要。
幼儿园观察记录的分析评价怎么写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
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
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
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
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
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
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
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
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
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怎样评价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指标进行评价。
游戏的评价内容可随游戏发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初次玩表演游戏新主题时,可侧重评价角色扮演的语气、动作、表情、性格特征等;到游戏后期,可侧重评价游戏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由于受人员、时间限制,每次的评价内容不能太多,可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一般情况下,若面向大多数幼儿,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评价内容;若面向个别幼儿,可选择多项评价内容。
4.
抓住游戏的共同价值和特殊价值来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价值(主要表现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们的特殊价值(主要表现在游戏的技能上),这样在评价时就不会眉毛胡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评价幼儿游戏应自然地伴随幼儿整个游戏过程进行。
可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可以是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全面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
日常评价—伴随着幼儿每天游戏而进行,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高游戏质量。
阶段评价—结合幼儿每一阶段游戏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教育的成效,并为教师定下阶段游戏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全面评价—为了了解全体或个别幼儿游戏水平的总体情况,教师往往要全面了解评价指标后进行全面评价。
专题评价—针对某一项评价指标,了解全体或个别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
评价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无论选择哪种评价形式,都不是为了把幼儿分等,而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更好地帮助每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看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以无意注意为主,游戏往往依赖玩具、材料进行,因此,评价应借助有关的场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戏的口吻进行评价。
评价应贯穿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等游戏结束后再进行评价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戏后的评价应少采用。
此外,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联合或协作的游戏较少,所以教师评价面向小组和整体的评价较少,更多的是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评价。
对游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互评为主,少用讨论式的评价。
中班—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游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想象逐渐变得活跃、丰富,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大,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游戏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戏开始发展。
因此,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针对每次游戏的要求,灵活地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进行评价,也可直接讲评与幼儿讨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启发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如:你玩的是什么游戏
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和谁一起玩
最开心的是什么事
游戏中有哪些困难等。
大班—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完整,体验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积累的社会经验也逐渐丰富,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合作游戏逐渐开展,评价能力不断增强,独立性逐渐增强,相互影响力增大,游戏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因此,有些评价的方式、方法较中、小班有所不同。
可以小组或全班集体评价为主;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进行,更多的是采用讨论式的评价;除进行自我评价外,还可以评价他人的游戏情况。
在游戏评价前,可事先交代评价的内容。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游戏的经验体会,发表各自的意见,如:你在游戏中遇到哪些困难
是谁帮助你解决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怎么做
切忌把幼儿对游戏的自由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好坏评价判断,更不能变成一种说教。
角色游戏—可以结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评价方式,引导幼儿根据不同主题、不同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
如:以评选“最佳营业员”、“最佳顾客”、“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医生”等形式进行评价。
结构游戏—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建构成果,进行现场评价。
以幼儿参观、谈话、家长观赏、让幼儿自我介绍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进行评价。
每次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要找出建构物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
表演游戏—可建筑游戏场景、道具,请幼儿扮演角色,再现某一段对话或某个动作、语气、语调,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游戏开始前,通过评价,让幼儿明确此次游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本次游戏的评价内容,深入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本班幼儿游戏水平和特点的整体情况,掌握每个幼儿个体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地评价。
了解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戏主题的选择、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常规、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的创造性、游戏中的品德行为、幼儿对游戏的情感或态度等。
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本次游戏的评价内容,有选择、有侧重地观察、了解,并进行评价,切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评价者,不是要直接面对幼儿去评价幼儿游戏的好或差,而是要以自己的积极态度和兴趣去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评价环境,以平等身份与幼儿共同讨论、评价游戏的过程与效果,共享成功的喜悦。
望采纳
幼儿园常用的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教师常常提出的观察、记录什么这一具体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教师要观察、记录的不是所有幼儿的所有情况,而是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是那种随意一瞥获得的幼儿行为,而是幼儿在特定环境中的、对自身发展有意义的行为;不是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生理或物理动作,比如吞咽、伸伸手指,而是经过有机体的认知处理的行为,存在于丰富多彩、组成形式又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
而体现出发展的观察记录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因记录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果记录的目地是说明、展示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倾向性以及感受上的进步时,教师可通过有规律、有间隔、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歌曲、文字、网络图、图画、建筑等作品,加上教师、幼儿的叙述,让人看到幼儿的学习经验与经历。
可以说,记录也是了解幼儿学习经历的窗口。
小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过去他对搭建活动一直不感兴趣,但这次对搭积木比赛很感兴趣,花了好几天时间建了一座教堂,完成后,他说:“这是我做的最好的东西了”。
教师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评价,因此在日志上记下了小明的自我评价,同时又做了一个纸条,还给小明提供了其他材料,培养他对建构三维物体的兴趣,并将这些记录进小明的成长记录袋和发展检查表。
教师觉得,这次搭建活动对小明的发展是个很重要的事件,便把小明做的教堂的照片展示在走廊里,希望他的父母看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个体的记录形成了一扇窗户,教师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幼儿的进步,并与家长等分享。
同样,通过记录某一特定事件中幼儿群体的行为、作品,也可以提高对幼儿认识的准确性。
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图书馆角色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详细叙述、对幼儿的工作作品的记录,让别人可以看到幼儿的学习经历。
最初,我(指教师)发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幼儿缺乏基本的关于图书馆借还书的规则,图书馆游戏中出现了借书不还、归还的书被破坏的现象。
于是,我决定让幼儿先查阅资料,掌握图书馆规则后再继续游戏。
当幼儿掌握基本规则后,角色活动重新开始,但又出现了新问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幼儿为了确保规则被了解,要向每一个来借书人讲解一遍规则。
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也感到枯燥疲劳,怎么办
我没有立即干预,第二天发现图书馆门口多了一幅幼儿的作品(如图)。
幼儿告诉我,昨天下午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制定了图书馆规则,将规则画在纸上,并请家长帮忙写上字。
规则①说明每个人一次只许借一本书,每本书可以借三天;规则②说明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每天的借书情况做记录,规则③说明要爱护所借的图书,不允许在借的书上乱写乱画,不允许在借的书上折角。
他们将画贴在图书馆门口,用来提醒每一个前来借书的幼儿。
随后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几乎全部能按图书馆规则借换书,工作人员也作了整齐的借还书记录。
如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出在幼儿的学习经历中教师的作用,并要对教师的角色加以评价、改进,那可以通过记录下同事的建议、家长的反馈、幼儿对教师的评价等,通过分析观察记录本身来实现。
可以说,记录也是教师了解自己的一扇窗口。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们在反复观看录像记录时,十分感慨地说,这段纪录不仅让她们清晰地看到了发生在“床下取鞋”中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开始修正原来所持的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1316662幼儿学习观,她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潜能超出了她们原来的估计,一个2岁多的孩子也会如此自主地探索;同时,她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有意义的学习就直接发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记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关注孩子,欣赏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孩子,为教师更好地给予孩子以适合其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回应提供依据。
而记录下讨论的过程,并在事后讨论这一记录,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
丽莲·凯兹认为,记录可以“把幼儿在教室里的经历变成可以看见和可以理解的东西”。
观察和记录,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幼儿的学习经历和发展,更有益于教师解读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建构知识的方式,促进教师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前面三个案例分别采取了实地观察通常的结果呈现方式—“样本记录”和“情境记录”。
样本记录主要记录被观察对象从早到晚的环境和各种生活行为。
这类记录中,主体保持不变,主体所在的环境发生变化。
一般,对个案的观察都采取这种方式呈现。
而情境记录是对被观察对象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全部时间内的行为和背景的记录,即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记录各个主体。
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常常受自身兴趣、重视程度的影响,有所预期地观察,有所选择地记录,记录的内容固定在所期望的结果上,忽略了例外的情况;以“理论知识”为依据来弥补缺失的信息,凭着第一印象对孩子进行猜测、判断。
这些抛开环境的观察、记录,可靠性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指出,与熟悉幼儿的个性相比,个体的行为与情境不可分割,观察幼儿所处的环境能更好地解释幼儿当时的行为。
在大多数时间内,环境对大部分个体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个体则会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
在任何环境中,个体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整体的环境,较少受个体自身的影响。
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不同个体在相同环境中有着较为相似的行为。
所以,教师在观察时,看行为,更要看环境。
科学地观察、记录幼儿,是每位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
幼儿教师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弱化上述影响因素,以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实现用记录揭示幼儿的成长,打开了解幼儿、了解自己的一扇窗。
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
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
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
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
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
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
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
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
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
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
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3、访谈。
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4、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
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
(见附表一)
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
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
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
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
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
(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
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
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
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
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
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
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
动。
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
而有的示范园则
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
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
(三)年龄段区角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教师问卷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
安排区角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
从10
所幼儿园30班的调查看,区角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
在空间的利用上,区
角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
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二),但区角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
象。
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角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角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
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三)。
92.2%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
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
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但
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有的园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
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
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角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区角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角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
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10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
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除部分二级幼儿园外,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角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部分幼儿园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
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角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
从数据统计来看(见附表四),计划制定的得分高级别的幼儿园略高于低级别的幼儿园,而观察与反思得分一级幼儿园略高,这可能与被抽测班级在这项工作上的成效有关。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
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
比如某个区角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区角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角指导的实效。
从教师问卷与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市288位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角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
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且区角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见附表五)。
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
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
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
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见附表六)。
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 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问卷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
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角活动带来的困难。
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
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七)。
我们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角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
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
通
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角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
按意愿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
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
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
不同年龄班的区角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
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
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
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
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
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
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
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
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
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角活动,如在本次调查中活动指导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嘉兴示范园的大班教师。
...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怎么写
要针对你的教育活动,然后从以下方面入手对活动进行评价:内容是否适合年龄阶段
是否贴近幼儿生活
是否具有挑战性
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是否易于实际操作
从这些方面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最好能说说你是针对哪个领域的活动
如何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
那么教育活动的评价就是由活动的主体和活动构成。
(一)幼儿
1、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怎样,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怎么样等。
2、幼儿的兴趣与态度: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是否有愉悦的体验等。
(二)教师
1、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2、评价的目的:是否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3、评价的标准:是否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三)教育活动
1、活动的主题:幼儿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安排的还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的主题是否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等。
2、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是否适合某一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3、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4、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材料在数量和种类方面是否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争抢玩具的现象等。
5、活动的时间:活动持续的时间是多少,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活动的时间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
6、活动的场地与空间的安排:活动的场地安排是否合理,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否有明显的通道,有没有过于拥挤活着浪费的地方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8/14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