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900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乾隆朝作为康乾盛世的巅峰时代更是成为了这个王朝最后的一抹夕阳,乾隆盛世的衰败也真是成也乾隆、败也乾隆。封建帝制在中国历史上历经两千年的发展至于明清可说是达到了巅峰,最早的三公九卿渐渐失去了早期的权力与地位,转变成了一种象征,唐宋时期通过增设宰相位置或设置枢密使等官职以分相权,使其在与皇权的对立中再也无法占据原有的分化皇权防止皇帝专断的地步。至于明朝则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及至于清更是建立了更为完善的体系(如设军机处),使官僚体系在处理一些国家大事上只有建议之职(如果皇帝火大的话,说不定建议就成了当官的留在世上的最后的话了)而无决断之权,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均由皇帝说了算,官员只能向皇帝说明情况,请示如何处理。如此,封建制度下国家的行政体系就是人治多于法治,说白了就是你必须有一个好的皇上,如果皇上英明神武,那就万事大吉,如果皇上过于平庸那么对于一个庞大的王朝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乾隆朝就是这样,在前期年轻的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处理政事,采取不同于其父的有所柔和的方针广施仁政,造福于民取信于官,使官僚体系得以平稳过渡。而作为皇帝,乾隆也是一个有为之君,在皇朝的前期即将可能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一切可能扼杀在萌芽里,尤其是处理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位雍正朝保留下的重要政治财产,其做法虽有些不近人情却有力的打击了朋党势力也在官僚体系中树立了他的帝王之威。其后,他又凭借着父祖留下的雄厚国力,击败了帝国最大的敌人准噶尔部,解决了帝国西部的稳定,更是取得了开疆扩土之功,此时的皇朝可谓是稳如泰山。然而,人终究会老去,一个老人,哪怕他曾经再精神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此时由他一人的个人英武而统治的官僚体系就不像以往那样辛苦工作了,他们将精力放在了收刮民脂民膏逢迎上司取得升迁上,王朝的漏洞越来越明显,以至于英国使团见到的上邦百姓竟肌黄面瘦,以至于争抢一块猪肉。帝国的强大也随着皇帝的衰老慢慢的变成了过去,而帝国的官员们此时正忙着给皇帝准备贡品而不是精于政务,偶有直言敢建者也被皇帝责罚,这一切无不昭示着皇朝盛世已是临近日落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