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_24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2400字

本书按照时间线介绍了许多哲学家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分为两类,一类研究有形的事物,叫做physics,即物理学。另一类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叫做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用理性思维去研究能统一世界一切问题的“大道理”,如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本质等问题。

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称为本体论,研究哪些知识是真实可信的称为认识论。

二元论把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即心灵和心灵之外,两者互相独立,可以互相影响。既然精神世界是独立的,外部对我们的影响属于感官体验,感官的痛苦无法避免,但我们是自己精神世界的王。

一元论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前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我论认为我只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外界的一切存不存在我不知道。

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是为某种目的而存在的。

笛卡尔当时由于欧几里得几何的成功,希望将欧式几何应用到哲学研究,先设定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再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笛卡尔的公设是“我在怀疑和思考”,由此推出“我是存在的”,而我有怀疑,说明我是不完满的,但我有完满的概念,说明这世上有完满的东西,而这完满的东西只能是上帝了。既然上帝是完满的,所以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他不会欺骗我,不会让我的世界是虚假的,所以我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他也希望按照欧式几何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体系。斯宾诺莎以绝对存在的东西为公设,并称其为实体。实体是绝对存在的,它不依赖于别的物体而存在,不会被别的物体所摧毁。实体是永恒的,无限的,唯一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不完美的。而这个实体就是上帝了。

培根相较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更注重于事实。科学的基础是归纳法,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用的是以公设为前提的演绎推理,而公设无法被证明,推理出来的结论也没意义。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错误源于欧式几何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信心认为哲学领域也能找到那样绝对正确的公设。

英国的洛克认为笛卡尔等人的公设是无根之木,并认为他们所谓不言自明的公设可能会被独裁者利用。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是理性主义的数学家派,洛克是经验主义的科学家派。

理性主义的莱布尼茨认为,禽兽做事只凭经验,人却能根据经验总结出必然规律。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以物质是占据空间的为公设,推导出物质无限细分下去,剩下的是不占据空间的精神。所以物质由精神组成。

英国的牛顿在力学上的成功影响了哲学。

霍布斯的机械论认为精神由物质决定,精神世界符合物理定律。

由机械论可以推导出决定论,即世间万物服从物理定律,世界发展走向都被自然定律所决定。

休谟的怀疑论挑战了机械论和科学论,甚至是整个科学体系。他认为只有两种切实可信的知识,一是纯粹的演绎推理,二是经验。而因果律无法从这两种切实可信的知识中得出。归纳法的前提是相信因果律,用科学归纳法去证明因果律是循环论证。休谟提出怀疑,“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休谟的怀疑论让人绝望,如果相信科学,那么推出的是决定论,一切都是被决定的。如果相信休谟,科学便失去了意义。

康德的出现解决了休谟的问题。康德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自体,物自体是自由的,人们感觉到的世界是表象,物自体经过先天认知形式加工被感受为表象。人类的意识就是物自体,而因果律就是先天认识形式之一。这样人类又有了自由意志,科学用于研究表象而不能研究人的自由意志。

黑格尔认为物自体并不存在,他的辩证法认为一件事物不能自相矛盾,但矛盾的概念无处不在。之前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理性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对立的,矛盾的两个事物。黑格尔认为理性和客观世界可以通过不断辩证而统一成为一个合题。理性就是世界的本质,称为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整个历史运动过程。历史按绝对精神的要求前进。黑格尔成就了形而上学的巅峰。

叔本华不认可黑格尔,他认为物自体没有空间概念,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称为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指不顾一切也要自身存在的意志。理性是生命意志的奴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认为人类被生命意志所支配。人类应该通过克制欲望,欣赏艺术来脱离生命意志的控制。

尼采认为物自体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指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和更富有创造力的欲望,是征服的意志,理性知识不是真理,只是权力意志构造的假象。人们所追求的真理,只是因为人们需要合乎真理去征服世界。真理和错误的区别只是真理有用,错误没用而已。人分为强者和弱者,强者体现了权力意志,弱者与之相反。道德分为贵族道德和奴隶道德。贵族道德鼓励人们积极进取,拒绝平庸,表现生命积极的一面。奴隶道德表面内容是平等和谦卑等,实质上是弱者为掩盖自己对强者的恐惧和自私。尼采反对宗教,推崇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受奴隶道德束缚的超人。

克尔凯郭尔提出形而上学和自由意志有矛盾。如果通过理性能找到统一一切让人奉行的大道理,那么个人的自由就被束缚了。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实证主义用逻辑的方法分析之前的所有哲学命题,最终把哲学世界用逻辑符号重铸,并且推理出的结论必须有经验实在的证明。最后只剩下两种命题:一是重言式命题,如桌子是桌子。二是描述片段经验的命题,如这张桌子是棕色的。所以形而上学的问题全都是没有意义的伪问题。但维特根斯坦又发现现实和理性思维存在矛盾。如语言不能停留在表面的逻辑分析上,情景的不同会令语言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理性无法担负从总体上解释世界指导生活的任务。

波普提出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标志是证伪。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选择自由和责任。

加缪提出当人意识到人生没有目的的时候,对目的的本能渴望和没有目的的现实就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让人产生荒谬感,这个世界是荒谬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39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