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优美句子,妙法莲华经精华句子推荐阅读:
1. 妙法莲华经的经典语录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於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於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
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第一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后,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
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
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第三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本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
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第四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
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第五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
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第六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第七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后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第八五百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第十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后,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
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第十一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
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
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第十四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第十五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
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鹫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
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功德。
第十八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第十九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
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后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宣讲,并在此处涅盘。
第二十二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第二十三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后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
本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第二十四妙音菩萨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鹫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
2. 法华经中的经典名句
1.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2.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3.“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5“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6. “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7.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8.“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
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9.“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10.“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使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茶、若毗舍暗、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11.“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
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12.阿逸多。
若复有人。语余人言。
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
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
口气不臭。舌常无病。
口亦无病。齿不垢黑。
不黄不疏。亦不缺落。
不差不曲。唇不下垂。
亦不褰缩。不粗涩。
不疮胗。亦不缺坏。
亦不呙斜。不厚不大。
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鼻不匾㔸。亦不曲戾。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
亦不洼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
悉皆严好。鼻修高直。
面貌圆满。眉高而长。
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世世所生。见佛闻法。
信受教诲。13.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
若读若诵。若解说。
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
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
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
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
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
悉见悉知。14. 佛告普贤菩萨。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
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
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
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
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
必得是经。15. 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3. 法华经中的几句话不太明白
阿弥陀佛!师兄,这句话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这个意思应该是说,虽在想特别想与人亲近,可是别人拿他根本不当回事,意为被人轻贱忽略。
并非指的欣鬼魅附体!若有所得,寻复忘失。师兄,如果在下没有记错的话,此段应该是讲的若有人谤法华经,障人修行,堕地狱中,地狱报满,辗转余途,即便生而为人,亦受如上果报!师兄应该明白,之所以若有所得,寻复忘失,是因为过去生谤法果报的余报。
正报已受尽,余报未了。当下更应当恭敬佛所讲说的一切大乘法宝经典,勿再种此恶因。
如此余报受尽,聪慧自然显现。不须心慌,安心正念。
4. 法华经中的几句话不太明白
阿弥陀佛!师兄,这句话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这个意思应该是说,虽在想特别想与人亲近,可是别人拿他根本不当回事,意为被人轻贱忽略。并非指的欣鬼魅附体!
若有所得,寻复忘失。师兄,如果在下没有记错的话,此段应该是讲的若有人谤法华经,障人修行,堕地狱中,地狱报满,辗转余途,即便生而为人,亦受如上果报!师兄应该明白,之所以
若有所得,寻复忘失,是因为过去生谤法果报的余报。正报已受尽,余报未了。当下更应当恭敬佛所讲说的一切大乘法宝经典,勿再种此恶因。如此余报受尽,聪慧自然显现。不须心慌,安心正念。
5. 十善业道经与太上感应篇有哪些经典名句
我对佛教比较了解,对道教一窍不通。
我就只回答佛教的吧。 《十善业道经》名言【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搜索【大藏经】就可以看到。比较深奥的有《楞严经》《楞伽经》。
佛教经典非常多,《十善业道经》《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分别善恶报应经》《贤愚因缘经》《百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解深密经》《金刚经》《梵网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遗教经》《像法决疑经》《谤佛经》《佛说入胎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维摩诘经》《长阿含经》《大宝积经》《放光般若经》《本事经》《大悲心陀罗尼经》《六祖坛经》……。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23/108509.html